第92章 第 92 章

这杨璟生于1338年,祖父杨顺为元末隐士,父亲杨政为汉中卫左所百户,这样的杨璟,琴棋书画颇为精通,元末杨璟随父同郭子兴起义,后归顺朱元璋,成就一代功勋。

朱元璋在早年征战时,曾驻军浮梁,所谓浮梁就是今日的景德镇,这杨璟追随朱元璋,想必也曾经在浮梁驻军。

如此一来,在元朝尚存的某个年月,驻军练兵闲散时,画了一些人物故事画,由此流落到浮梁的瓷器窑场,就此有了明朝开国功臣和元朝青花瓷历史性的相逢。

元青花瓷存世本就不多,人物故事题材更是个中精品,而这种戎马一生明朝开国功臣在元朝青花瓷留下的惊艳一抹,更是浩瀚史海中惊鸿一现的绝唱,就那么藏在历史的缝隙中。

而就在这声绝唱后的六百年,初挽站在这充斥了杂草碎石的平房大院中,看着那个土匪头子的后人不好意思地笑着,向自己说起明朝,说起杨璟的画。

穿越了六百年岁月经历过一双又一双手的元青花大罐,被粗糙的板车驮着,磕磕绊绊地来到他们面前,寂静无声地躺在这破烂尿素化肥袋子上。

初挽垂眸,目光再一次扫过那元青花大罐。

如果它能开口,它会说什么?

关敞小心翼翼地看着初挽:“同志?”

初挽收敛了情绪,淡淡地道:“明朝的画,那这瓷器哪个年代的,我怎么听着这么奇怪呢,又没有款……”

说着,便看向别的摊位,很快她就被一件鼻烟壶吸引,蹲下来仔细看。

这么看着鼻烟壶,其实心里迅速计算着。

这件青花大罐是牛主任两块钱卖给收废品的,收废品八十块卖给关敞,关敞八十块收来,发现是个撂跤货,看不懂,估计想挣一些钱卖出去,落一个踏实,免得看着心烦。

喊价三百自然是蒙冤大头的,他大概率是能挣钱就卖。

这样的话,自己可以争取在八十块到一百五十块之间拿下,关敞自己好歹落一点,不至于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明朝杨璟的画很不起眼,存世量也不多,如果自己大海捞针去找,真未必能找到这么一个出处,关敞考据到了明朝杨璟头上,这就省了自己不知道多少工夫,等于他把九十九步走了,自己给他一些好处费也是应当应分的。

况且经过这么几道手后,她光明正大拿回去,牛主任也说不得什么。

所以她非常轻松从容,她也相信,今天前来淘的这些人里,估计能看透这一点的,基本上没有。

她这么看着鼻烟壶的时候,果然,关敞喊住了她:“同志,这个你想出什么价?”

很老实巴交的样子,憨厚得不行了。

初挽便看了他一眼,道:“没什么好还价的,这个朝代看不透,就一撂跤货,买回去谁知道呢!”

关敞叹了一声:“女同志,我看着你也是有眼力的,欣赏水平高,不然也不至于问,你看看这画片儿,这艺术,无论是哪个年代,这点钱卖出去也值了。”

初挽再次打量了一番,想了想:“要不这样吧,我添点钱,三十块拿走?”

关敞自然是不干,他看着憨厚,其实哪是吃亏的主儿,于是初挽摆开架势,两个人讨价还价的,你来我往,施展功底,一个对着这罐子吹,一个对着这罐子贬,没一会就有人来看热闹,也有人探过来看那罐子,显然有人起了兴趣。

不过行里的规矩,这边砍价呢,外面没人伸手,也没人吭声。

关敞走惯了江湖的人,也知道,眼前这小姑娘愿意买,肯讨价还价,这就有谱,外面看着感兴趣的,这边卖不成,再换一个人砍价,他未必讨得了什么便宜。

最后双方嘴皮子磨得差不多了,九十块成交。

他们这边成交后,旁边有懂行的,或者笑而不语,或者感慨摇头,初挽多少听到了一些闲言碎语,显然有人觉得,这个东西拿不准,十有七八是清朝的,借用了元朝的故事画。

初挽对此一概不理,当场交钱,之后抱着大罐直接走人。

关敞还冲着她打招呼,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眼睛亮亮的,看起来心情不错。

初挽知道,关敞肯定觉得他自己本来看走了眼,现在能倒手挣十块很不错了。

过几年,他知道真相,卖漏了的懊恼,估计能活生生恨死他。

甚至和钱无关,这就是脸。

关敞这种人,他特别要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