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 189 日本的指责 你剽窃我们的研究……

林辰年轻,今年才一十五岁。

总不能说天纵奇才,赶上了当初高考的末班车,还是个半大的孩子就考上大学。

这跟她的工作履历并不相符。

高中毕业,后来在车间当了几年工人,这才转技术岗,成为工程师。

而之所以去光化学仪器厂工作。

“小林说是受家中长辈影响,我这才知道她有个表舅早些年出国,好像就是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因为牵扯到军工领域,工作没怎么受影响。

至于为什么林辰没说,杨秘书想了想,大概是觉得自家表舅年纪大,而且又有别的工作,大概不太适合这边的工作。

显然她还是不够了解领导的行事风格。

“那你去喊她过来,我问问她。”

领头羊很重要,一个有权威的专家,带来的不只是明确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带给研究团队信念。

即便他不能时时参与其中,但对专业的精通足够把握方向,保证这条路不会跑偏。

林辰没说,大概是觉得不能抢人。

也没觉得这镜头研究能有多重要。

有多重要呢?

国防军工少了这么一个人,还可以有其他专家顶上。

但光化学领域没人能弥补这个空缺。

是真的非他不可。

即便林辰就处于行业内,也完全没想到南雁会这么重视镜头的研究。

“这不是小事,当然我也不会勉强,这点你放心好了,我还没那么匪气十足。”

林辰被这话逗乐了,“没有,只是我没想到……其实我也不知道表舅现在在哪里,他的工作就四处跑。不过,要是他知道您这么重视镜头,肯定会特别高兴,很早之前表舅就说过,国防军工也得重视镜头,这很重要。”

是啊,很重要。

小到眼镜片,大到军工设备上的镜片。

民生、国防,怎么能不重要?

虽然林辰爱莫能助,但南雁还是很快就找到了人。

作为科研工作者的王教授,年逾花甲依旧坚持在一线工作。

甚至脚下都要比其他年轻人要麻利一些。

南雁简单阐明了来意,得到了这位光学专家的大力支持,“芯片、镜头的重要我当然知道,你的工作我也听说了,本来还想着忙完手头上的这个去找你,既然你找来了我也不跟你客气,这个领头羊我肯定要当。”

不止要当,还要给南雁推荐一些人。

南雁笑眯眯的应了下来,她也没着急离开这边。

晚上的时候等到王教授下班,跟着一块吃饭又细细说了起来。

“……我在这方面没什么工作经验,只能摸索着来,您要是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合适,就尽管跟我说。”

“做的已经很不错啦,我之前倒也想过这事,但人的精力有限,顾此失彼也没顾得上,到底是你们年轻人精力旺盛。”

不过他还是提出了一些建议,“其实我是在日本出生的,在那里生活了很多年,也有一些朋友在那边,我想如果可以的话,是不是也能请他们来做指导工作呢?”

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感情最是复杂,有血海深仇。

但全体日本人之中,也不乏好人。

比如昔年的日共。

再比如一些积极分子。

“如果可以的话,那当然再好不过,之前林辰还说要我千金买马骨。”

“不是马骨,就是一些老骨头,可能不太得志。”

不得志好啊。

不得志说明那边也有斗争,而这些不得志的往往都是斗争失败了的一方。

日本职场的企业文化又格外变态。

如果能借着这个机会引进一些日本的专家又或者老师傅过来,让他们有发挥的余地,那未尝不是好事。

几项工作很快就敲定了下来。

除了领头羊以外,那就是请几个日本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来华。

这封信递交上去后,好些天没见动静。

南雁安排好上海这边的工作,直接飞去首都,她得找罗部长当面讨论这事。

“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么明目张胆的挖人,日本方面怎么想?”

“生气呗,有本事断交。”

罗部长:“……看你说这话,有没有半点干部该有的样子!”

什么混账话。

“你干嘛跟不讲规矩的人讲道理呢,管他们怎么想呢。把人弄到手就行了,再说了,一战后苏联和美国去柏林抢人抢设备,有问过德国人怎么想吗?”

“那能一样?”

“一回事啊,国外一直讲人权讲平等,怎么,战败国就没人权平等了?所谓的规矩那都是利己性的,不利己的一边儿去。”

“日本侵略咱们的时候也没打招呼吧?我又不是去他们地盘上抢人,人自己愿意去别国生活,咋就不成了?尊重人权那得尊重到个人。”

南雁自然有她的道理,再说了这种挖人的事,咱又不是没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