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185 赌国运 我们肯定要发展出自己……

无线电厂有五个研发中心。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或多或少发生了些变化。

微型计算机研究制造中心变化不大,目前还在攻克二代微型机,过去一段时间倒是出口了一些微型计算机,数量不是很多但收入相当不错。

徐新华所在的第研究中心,因为从天津引来彩电生产线后,如今成为无线电厂的新宠,连带着原本不沾的第研究中心的地位都水涨船高。

当然徐新华本人深知低调才是长久之道,跟谁都客客气气的,毕竟你彩电生产线搞得再好,也得有配套的半导体是吧?

那就得跟半导体研究中心的老王处好关系。

你看人家老王不声不响的就把这晶圆纯度提升,良品率提高了十几个点。

这可不得了。

彩电、收音机、录音机,这些涉及到半导体的电子产品,哪个能离开集成电路?

人家那才叫闷声发大财呢。

听说最近都想把这晶圆生产线升级了。

乖乖,这还得了?

英寸的晶圆生产线,是当前半导体产业最先进的生产线了。

再升级,那岂不是要赶超日本美国?

这跟做梦似的,简直不敢想。

王主任也觉得,放在几年前,简直不敢想。

这一切的变化,大概得源于当初从日本引进这条英寸的晶圆生产线。

从那以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王主任在耐心的等着南雁来这边视察工作。

前几天晚上的家访让他心里有数,虽然不是头一个被视察,但给了他足够多的时间来撰写工作报告,以及对未来几年工作方向的规划。

但南雁迟迟没来,这让王主任有点不安。

不应该啊。

这几天南雁的行程他都打听了的。

去了彩电厂,还点名表扬了生产线上的工人,以及几个提出产线升级的工程师和工人。

甚至奖励了这些人一人一台彩色电视机。

不管什么时候奖励都是好使的,尤其是这种荣誉伴随着物资奖励。

虽然不在厂里,但言两语就能得到工人的尊重与信赖,这种能力还真不是谁都能有的。

你看老徐兢兢业业的当老黄牛,不舍得搞这些奖励,就口头表扬请人吃了个饭,哪比得上现在这大手笔,整个彩电厂都掀起了一阵技术学习的高.潮。

后来又去了老陈主持工作的收音机厂和老赵主管的农用研发中心。

收音机厂那边没转型,这事王主任挺纳闷的。

毕竟南研所那边的事情听说了,如果从南研所引进那随身听制造技术,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就不知道为什么,高厂长全然没有这个打算。

还让收音机厂继续干老本行。

不过国内的收音机市场还挺大,做这个倒也不是不行。

至于农用研发中心,那个部门一直都那样。

老赵不争不抢的一直在搞些小东西,听说和农学院的项目团队有合作,在搞一些技术方面的研究。

反正厂里就这么养着,倒也习惯了。

这个部门都去了,接下来不是他们半导体研究中心,就是老黄那边的微型计算机研究中心。

听说贺兰山暂时回不来,高厂长要投身到微型机的研究中去。

所以老黄那边应该是最后一站才对。

按理说该轮到他们这边了。

咋就被略过去了?

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好?

王主任开始反思。

想起了前几天余明城传达的工作指示。

那或许,不该简单的复刻这些光刻机,更重要的是得有自己的专利?

行吧。

随便领导什么时候来视察吧。

他先安排人,把这交代下来的任务捋清再说。

南雁的耳报神很快就带来了消息。

半导体研究中心那边开始进行光刻机的相关研究。

这个消息让南雁笑了起来,行,她改天有空去半导体研究中心那边一趟。

王主任完全没想到,他这边不期待人来了,准确点说想着拿出点说得过去的东西后,再等着人过来。

结果领导冷不丁的过来了。

猝不及防啊。

“我就是过来看看。”南雁对机械还算懂行,但光刻机这可不止是机械,涉及到了光化学种种,她虽说知道一些关键性的知识。

但眼下压根派不上用场。

提了也没用。

光刻机的发展历程大概可以分为五代。

接近式光刻机、分步重复式等倍投影光刻机、步进式缩小投影光刻机、步进扫描式投影光刻机以及日后大杀四方的极紫外光刻机即euv光刻机。

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前半段是接近式光刻机的时代,尽管后来出现了渐进式光刻机,但因为技术缘故,良品率低,这导致芯片成本居高不下。

就连美方都觉得贵。

提高良品率显然很有用。

想要提高良品率,不外乎两个途径,一来提高晶圆也就是多晶硅的纯度。

二来则是提高光刻机的性能。

无线电厂这边选择的是提高晶圆的纯度,这当然无可厚非。

甚至可以说,掌握了这一技术,不管何时都能够保证绝对的晶圆纯度,在眼下比提高光刻机性能更具有性价比。

试想,国内光刻机远远落后于日本,现在还在使用接近式光刻技术却能够达到和日本半导体一般无二的良品率,可以想象晶圆纯度的提升有多牛掰。

但只有这个技术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