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124 没招齐人?

季长青对于农药扩产这事十分支持,但又有他的态度。

没必要从化肥厂分出来。

“直接扩产就行,我给你们批地皮。”

沧城化肥厂北边还是大片的荒地,往北继续扩张就行。

季长青处于财政方面如此考量,毕竟地委今年支出过多,再去搞什么农药厂建设还真是有心无力。

化肥厂就不一样了,厂区扩建生产线增加,化工部没有道理会拒绝。

南雁想了想,觉得倒也不是不行,“那成,回头我写申请您把地皮给我批下来。”

这事敲定之后,她打算离开,季长青把人给喊住了。

“知道小孙他继母为什么要来这吗?”

南雁不知道,对孙时景的家务事她也没什么兴趣,想着说您去跟秘书闲扯淡吧,又觉得自己这样未免过河拆桥。

“是啊,为什么呢?”

季长青被这“天真”的语气气着了,这哪像是聊天的样儿?

不过这种事情,跟秘书说又不太合适,不如跟南雁聊,起码口风紧。

“小孙也老大不小了,早些年跟他父亲关系不是多好,这不是调到这边来工作,他继母过来看看,想着缓和父子关系。”

南雁觉得这继母当得也挺不容易的,人家爷俩的事情她都得操心,你要管多了吧,继子不高兴,你要管少了吧外人说你看你这后妈当得,多不上心。

反正就里外不是人呗。

要不咋说上辈子杀人全家,这辈子当人后妈呢。

南雁对这位后妈的来意没啥兴趣,就觉得季主任要是去广电工作,或许会很受欢迎。

闲扯淡了几句,季主任就把人给放走了。

跟南雁聊天没什么意思。

她显然对这个话题没什么兴趣。

说不定跟她聊工作她更开心一些。

“年轻人啊,工作之余也要学会放松。”

南雁离开的时候听到这话觉得很有道理,然后又从那保温箱里拿了一支冰棍,“我觉得吃冰棍就挺放松的。”

季长青:“……”你这小同志,抢我吃的不觉得有一点点过分吗?

不过这绿豆冰棍还挺好吃,特别解暑。

比吊扇好使多了。

季长青放在保温箱里的绿豆冰棍没几根,上面裹着一层薄薄的纸,因为温差的缘故,这会儿都冒了汗。

南雁跟大院传达室的老同志打了个招呼,脚步轻快的离开。

没曾想出门一拐弯就又看到了孙时景。

另外两位女士倒是不见了踪影,大概率是回去了?

南雁想了想,将冰棍递给人,“吃个消消暑气?”

才刚揭开了一点纸皮,她没吃。

孙时景觉得南雁是真的没心没肺,一如他猜想的那样,那些所谓的要求不过是设置一个门槛,即便是你符合了,她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换句话说,她压根没打算考虑个人问题,所谓的处对象要求高,就是为了吓走大家而已。

所以,即便是他借着月色说出那些话来,她也能当作什么都没发生过。

不会为此避嫌,或者根本不觉得这有什么要躲避的。

某种意义上,孙时景觉得自己该高兴才是,起码在她眼中,自己不是那小气吧啦的人。

值得高兴的一件事。

他接过那冰棍,“季主任跟你说我的事了?”

南雁愣了下,“也不算吧,就闲聊了句,你也知道的咱们季主任人挺好,就是喜欢跟人唠嗑。”

聊工作得注意分寸,所以聊一些家长里短更合适。

不怕一不小心就泄密。

“他是挺喜欢跟人聊天的。”孙时景捏着冰棍,迟疑了下这才小心地咬了一口。

有点冰。

但也没那么恐怖。

他慢条斯理的将那小块的冰绿豆咽了下去,好一会儿这才说道:“郭局长来了一趟,说到了咱们这边招生的问题,明天可能还有个会,你有空吗?”

南雁不假思索,“没问题。”

高考试卷的批改理论上已经结束,现在大概是统计分数确定录取工作的时间段。

省里头招生并不算多,毕竟省内的高校就那么些。

沧城这边只有一个沧城学院,而招生人数也相当有限,四个专业一共招生不到百人。

人不在多而在精,在这件事上,南雁和孙时景达成共识。

教育局的郭局长说不过两人,但是到省里开会的时候倒是很能扯,“我们沧城学院刚刚落成,条件不好,而且招生也是刚开始,一切都在摸索阶段,学生收多了也不见得能教好,今年这个数据是开会好几天来回讨论才决定下来的,哪能胡乱改动?”

省里头的意思是想要多收一些学生,尤其是本省生源的,多解决一些。

多招生能解决考生的问题,但是留给学校的问题就多了。

郭长城来省城开会前,特意跟那两位确定下来。

不敢乱答应。

“再说了,这成绩虽然不能说明问题,但也代表着一些问题,各位也知道,沧城学院的建设跟化肥厂和制药厂关系密切,而且学生毕业后大概率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要是降低录取门槛,这不好交代啊,化肥厂那边还好些,但制药厂涉及到药品安全。”

郭长城面带为难,引起了一阵讨论。

是啊,这可是药品安全。

谁家还没有老人孩子,哪怕是成年人也有要吃药的时候,哪敢不把药品安全当回事?

郭长城瞧着议论纷纷的与会干部们,多多少少松了口气。

别说,小孙和南雁同志说的还真没错,就得把这事往严重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