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第104章

第二天一大早,景明和谢半珩在食堂吃早饭。

“景明”,谢半珩一边咬着豆浆吸管,一边笑嘻嘻说道,“你是不是该……?”

景明轻笑一声,往前凑过去,软声软语。

“我爱你”。

谢半珩顿时眉飞色舞,满面春风。

隔壁桌的两个学生看得愤愤不平,大清早的秀恩爱,狗男男!

两人黏黏糊糊的吃了早饭,谢半珩当即提出要送景明去实验室。

“好”,景明认真点头。

只要不涉及到原则性问题,这种能够给予谢半珩安全感的事,景明都愿意做。

手牵着手,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时不时窃窃私语。

不是,路这么宽,你俩非要挤挤挨挨,什么毛病?

路过的谭海峰一脸郁闷。

下一刻,他又兴高采烈地追上去,大声喊道,“景明,刚刚何院士给我打电话,说是有新闻媒体想来报道一下sp光刻机的初试”。

景明一愣,疑惑道,“我们不需要保密吗?”

“嗐”,谭海峰摆摆手,“你还没看见新闻吧,就十分钟以前,国外的极紫外光刻机宣告正式量产!”

“不是研发成功,是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工厂,能量产了”,谭海峰有点忧虑,“这么一弄,原本就半死不活的芯片行业更是雪上加霜”。

景明顿足,蹙眉,“我们国家的芯片恐怕又要被提价了”。

高端芯片一直被国外垄断,人家说什么价位,你就只能买什么价位。

潘海峰叹了口气,“我看了光刻机的量产新闻,一台造价10个亿”。

更糟糕的是——

“就算是10个亿,依然是想买都买不到”。

一旦在某些问题上,华国和米国无法磋商,乃至于发生分歧争议,米国即刻就要用上芯片制裁的手段。

因为这个手段简单、好用,并且威胁力很大。

“所以来宣传sp光刻机的媒体,是何院士特意联系的?”

谢半珩插话道,“是为了提振国民士气吗?”

谭海峰一愣,挠挠脑袋。

他常年沉迷学术,还真没想到过这个。

“何院士具体也没跟我说,不过……应该是吧”。

三人闲聊之间已经到了实验室。

别管国际形势如何风起云涌,国与国之间的博弈暂时并不是他一个学生可以参与的。

于是谭海峰叼着包子,一溜烟就跑了。

景明也是,他和谢半珩依依不舍的道别,一叠声地说了好几遍“我爱你”。

大概是已经突破了底线,景明的脸皮红无可红,反倒坦荡起来。

目送着景明进了实验室大楼,谢半珩站在原地傻笑了一会儿,翻来覆去的念叨“我爱你”。

他红着脸,缓了好一会儿,才出发去教室上课。

“景明啊,记者朋友们马上就来了,你一会儿作为主讲人,负责接待他们”。

“谭海峰,你那包子等会儿再吃!”

“孟英,你白大褂都脏了,赶紧去换一件!”

“快快快”,杜建国一叠声的催促,“赶紧把你们的办公桌面都收拾收拾”。

“还有啊,来得是京都日报的记者。他们挺有分寸,不至于瞎问,你们要是答不上来,就老老实实的跟记者说,千万别瞎答”。

万一被断章取义,瞎写一通,就麻烦了。

八间实验室,两间办公室,共计二十二名学生,都被杜建国支使地团团转。

一年以前,高宏业大概是受景明的刺激,不想一辈子活在院士弟子这个光环下,自请出组,研究ss/mb光源去了。

于是杜建国成了何正平以下的二把手。八间实验室里,大大小小的事宜基本上都是他在指挥协调。

不过景明来了以后,实际意义上的权力渐渐被挪去了景明那里。

“景明,你来负责具体回答”,杜建国脸色严肃。

他不是不想露脸,但是杜建国要脸。

人人都知道这个项目是景明设计主导的,他抢不了论文和项目成果,难不成就为了争抢一个在媒体上露脸的机会吗?

这种抢功,既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还叫人鄙视。

“到时候,谭海峰、孙静舒、谷耀,你们三个负责跟着景明接待记者”。

“行,杜老师你放心吧!”

谭海峰拍拍胸脯保证。

大概也就不到半小时,京都日报的记者就来了。

一个三十岁,脸又瘦又长,留了点小胡须的男人,带着一个实习生,以及身后的摄影师。

三人下了车,呆愣愣地看着实验楼前的景明。

从从容容地站在那里,更似琼林玉树、萧肃清举。尤其是柔和的晨光洒在他脸上的时候,清俊温润的脸庞折射出一层淡淡的光亮,宛如美玉生晕,触手生温。

这种人,该不会是从a大艺术系找来撑门面的吧?

不对呀,a大有艺术学院吗?

“你好你好”,瘦长脸反应过来了,热情无比,赶紧过去握手,“您就是sp光刻机的负责人吧?”

他还笑呵呵地捧了一句,“来之前我们主编就说了,负责人年少有为啊!”

谭海峰:“……”

“不是不是,我叫谭海峰,这位才是我们的负责人”,他指了指景明。

瘦长脸顿时抽搐起来。

年少有为,也不能这么年轻啊!

站着的四个人里,其他三个基本都有熬夜的黑眼圈,谭海峰的脸甚至糙的跟树皮一样。

看上去就中间这个,皮肤好到护肤品商家绝望,而且年纪最小,长得最帅。

不是,你长成这样,居然没进娱乐圈,成了实验负责人?!

瘦长脸真觉得不可思议。

“对不住对不住”,他做出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又圆滑的捧了四个人几句。

“我们主编就跟我说这负责人年轻有为,结果你们四个都挺年轻好看的,一时之间我也没认出来”。

“嗐,怪我怪我,眼拙了啊!”

说着,他热情地握着景明的手,还上下摇了摇。

在大学里,喊老师总不会错的。

“冒昧问一问,老师您贵姓啊?”

话音刚落,瘦长脸敏锐的察觉到了不对,为什么另外三个人的表情……很尴尬?

“我叫景明,今年大二,不是老师”,景明认真解释,“您喊我景明就行”。

他说完,考虑到礼尚往来,还主动摇了摇瘦长脸的手。

景明?这名字怎么这么耳熟?

瘦长脸琢磨了一下,他是京都日报科技版的记者,普通的科技新闻是无法登上他们的版面的。

所以能让他耳熟的名字,多半是大佬。

“您好您好,我叫李旭”。

他一边自我介绍,一边琢磨。

这名字真是太耳熟了,到底在哪里听过?

“李哥,您好”,景明和他打了打招呼,“这几位都是实验室小组成员,谭海峰……”

“你们好你们好”,李旭笑呵呵地打招呼,手指往后一摆。

他身后的实习生会意,摆出怪不好意思的样子,诺诺道,“李哥,我东西落车上了”。

李旭皱着眉,“赶紧去拿!”

实习生一溜烟就跑了。

“刚进报社,毛里毛躁的”,李旭不好意思,“我替他道个歉”。

景明摇摇头,“没事,需要等等他吗?”

“不用不用”,李旭摆摆手,“不耽误你们的时间了,咱们还是赶紧采访吧”。

话音刚落,电话声就响了。

“对不住对不住”,李旭挺不好意思,“我们领导电话”。

景明会意,没说什么。

两分钟后,李旭挂断电话,又磨蹭了几分钟,实习生也找到东西回来了。

景明就带着记者团,一间一间实验室走过去。

边走边闲聊。

“景……同学真是年少有为”,李旭至今还恍惚着呢。

景明居然是那个拿到了沃尔夫物理学奖、阿贝尔奖的大佬。

按理,这个名字全国人民皆知,应该是如雷贯耳,可李旭觉得,他想不起来也不能怪他啊!

景明不是搞理论数学、理论物理的大佬吗,怎么会来搞工程呢?搞得还是光学、微电子?

他已经横跨三个领域了。

这不科学,太奇葩了!

如果说物理和数学之间还有共通点,毕竟有些牛人就是可以身兼数学家、物理学家两职的。

但他采访过那么多个大佬,可从来没听过可以同时搞理论和工程的?!

没有谁可以在钻研深奥理论的同时,还得抽空积累实际工程经验。

他一天是有48小时吗?

况且理论和工程简直是两条路。

理论研究的是原理、要求精准、完备、优美、简洁。可工程应用里讲究的是完成项目,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近似解、经验公式、土办法。

理论和工程,就算不是对立,也是部分冲突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