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秋啊,我们做学问的,得先学会做人,尤其是数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是什么就是什么,无愧于心。”

连秋:???

说得是作弊?她冤枉啊,就算她觉得胜之不武,也是切切实实付出了时间精力从头扎扎实实学得。

大概是察觉到自己说得有歧义,当然,从孙老师掩饰不住的情绪来看,连秋觉得她是找不到分享的地方,太过激动。

孙老师给连秋看得不是她的手机,办公室里配备了电脑,她打开电脑,招招手让连秋看一个页面:“这也算是提前教育吧,我们做人一定要正,老话说的好,因果循环嘛。”

诶?!电脑屏幕上是一则新闻,连秋扫过标题,不知怎么的,脑海里竟然补全了孙老师的未尽之语——不然小心孽力回馈。

新闻非常切合之前的谈话,说得正是世联赛,不过不是科普或者获奖名单,而是更特殊的存在——裁判。

作者提到了世联赛的相关背景。虽然一直有知名选手和领域专家建议增加机器的参与减少人工,然而现实的技术条件放在那,再加上内部的利益纠纷,目前对结果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裁判。

是人就会有感情倾向有利益纠葛等一系列影响,使原本应该公平公正的比赛结果蒙上一层肮脏的阴影。

新闻提到的正是一位或者说两位裁判的趣事。

一位世联赛裁判遭到投诉,投诉人是位文学类参赛选手的家长,他认为裁判判卷并不公平。

其中一位东道主国家的参赛选手明明出现重大失误,结果裁判却给了高分,让他的孩子错失三等奖无缘奖项。

他的孩子是专注比赛的职业选手,年龄也大了,错过这次比赛成绩对未来有很大影响。

为此,这位家长联系媒体将消息广泛传播,借助影响力提出申诉。

按理来说,这位选手是值得同情的。根据文中对试卷的翻译来看,比赛确实存在不透明的地方。

如果仅仅是这样,新闻也称不上有趣,它是严肃的,甚至让人悲愤的。

结果,没想到的是,反转来了。

被投诉的裁判拒绝承认对他的指控,他拿出了以前比赛的旧例来证明他的判卷是合理的。

他拿出的那些案例正是那个家长的。

是的,没错,那个家长的职业刚好也是裁判。

被投诉的可以称得上是他的后辈。

连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