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秋从沉船搜到的那瓶墨水写字会带着香气,不是错觉。根据原主的记忆,这种墨水大概用来写情信。

学到了,学废了。

笔墨配套,连秋当然也尝试了羽毛笔的制作。

根据样品,连秋去薅动物的毛肯定是不行的,可能是因为她出门总是用木棍击打前路惊走可能有的小动物,至今为止,野鸡是没有见到的。

连秋印象里羽毛根部是有管的,大概有鸡鸭鹅鸽子。

在荒岛上,她打交道最多的是鸽子。

虽然这个交道非常灵性。

连秋自然选择了鸽子的羽毛作为原料,成年的鸽子会飞,她没办法,但是她可以抄它们的老巢,从石穴里捡掉落。

但是这个尝试并不是很顺利,连秋日记的雨季篇都快写完了才有了个雏形。

主要是因为她把羽毛根部有点像塑料的部分削成笔尖后并不能流畅的书写。

连秋也注意到定型问题,她手里正在用的羽毛笔羽毛的部分硬硬的,有点像糊了胶水,而正尝试做得,羽毛柔软,还有些微动物身上的腥气。

羽毛笔肯定不是直接做,应该要进行一定的加工。

羽毛的硬度让连秋想到兔子皮,处理兔皮的时候她是把兔皮洗干净再进行晾晒。

羽毛笔经过同样的手法果然更加接近样品,这说明思路是对的,但成功率不太高,所以连秋又进行了一系列造作,比如加盐,太阳烧完再烤之类的,最后得到了一盒至少看起来有九成相似的。

笔墨都有了,连秋自然想到纸。笔记本只有一本,不可能够她用的。

蔡伦用树皮麻布等混合物造纸是历史课背过的,可以说是常识,但就这一句话她也不知道怎么办。她倒是曾经看过竹纸(注3)的制作过程,电视上科普非遗的时候,但也忘得差不多了。

没办法的连秋只能选择笨重的竹简。竹简加刻刀她还是知道的,古人的书写方法。

然而这种尝试很快被放弃,手疼。

连秋忽然理解了古人为什么会用文言文,文言文经常一个字表示一个词的意思,她懂,真的,用刀当笔,能只写一个谁会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