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妈巾和陶器

但陶土既然和一般的土不一样总是有它的特别之处,从古代就有陶器出现说明这种不同不是用仪器检测,而是能用肉眼观察出来的。

连秋能做得就是多采样做尝试。

为了方便,所有的土都是加水团成球再一拍,放到太阳底下暴晒,旁边用树枝写上采集的地点和特点。

至于其他时间,连秋都在积极搜集材料。比如不同大小带棱角的石头,不同硬度的树枝,之前类似柳条的枝条,干草等等。

吃的自然也不用说。陷阱里兔子又多了好几只,幼鸽直接被放在靠山洞墙壁用石头垒起来的那一堆。

看起来和它们的窝还是挺像的,反正也不会飞,跑不了。

赶在大雨再次来临前,连秋终于在傍晚检查结果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不同的,呈现类似瓦片颜色的产物,看起来比周围那些碎裂的黄土块结实多了,用指甲敲还有清脆的回声。

连秋:快乐

连秋很快用小筐五兄弟把陶土带到小溪边,加水和成泥,黄色的粘土双手揉搓成细长条,绕着一手握拳锤扁的圆盘边缘向上盘,最后再用泥抹在上面修饰,尽量搞平整。

最后小溪边出现了一堆大大小小的碗盆杯子之类的。

下一步就是太阳暴晒,然而连秋不能把这些就这么仍在小溪边,晚上小动物出没谁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带回山洞消耗的时间和体力肯定也不少。

连秋决定换一种方式,烧东西除了太阳,还可以用火嘛,本来陶器就是要在火窑里烧的。

她不会做窑,但点火没问题。

连秋在地上铺了一层树枝,把陶土捏成的器物小心放在上面,又绕着它们竖着立起树枝搭成立体的圆锥,外面又铺上一层厚厚的干草干树叶,然后树枝在木块表面快速滑动摩擦出火星点火。

下午的阳光依然热烈,火焰瞬间沿着干草膨胀,连秋被热浪逼得连连后退,看了一会儿觉得无趣干脆收集了一些类似铁树的那种树木的树皮。

它的树皮上毛绒绒的,可以一根根抽出来,虽然只有半条手臂上,一不小心还会扯断,连秋却又种直觉,它一定是有用的。虽然还没有想到可以用在哪里,却是不妨碍她先收集。

连秋也确实在做这样的事,因为时间紧迫,她确实是在无脑聚拢物资。

毛绒绒的树皮竖着叠放在一起,等火焰燃烧殆尽,连秋已经收集了三个筐。

用树枝拨弄开灰白色还冒着红色火星的余烬,连秋看到了火堆里黑色的成品。

看着天色已晚,连秋也没有等它们自然冷却,直接用树枝夹着往小溪里滚动,和溪水接触的那一瞬间发出“呲”的一声。

过了一会,估摸着温度差不多了,连秋伸手下水把它们捞出来。

制作的几十个陶器里,大一点的比如罐子都碎了,小些的杯子和碗也大多留有一些裂缝。

好消息是它们大多数都产生了质变,除了极少数的几个还顽强保留着黄色能看出原料的外形,其他的都是偏向黑色的红。

坏消息是能保持完整的只有一个碗和一个碗口大小的碟子,连秋珍而重之的把两个宝贝单独放在一个小筐,其余部分填满了干草和树叶生怕它们有什么闪失。

其余的连秋也没有嫌弃。

虽然不记得陶器制作的原理,但做饭搞发酵的时候不是常有把之前做好的加在新做的里面吗。还有穿越小说里常说的骨瓷,好像就是瓷器里加骨头粉。

连秋不知道有用没用,但肯定没坏处就是了。她打算把这些产生变化的碎片带回去砸碎成粉,加在下一次制作的陶土里。

除了这样的玄学行为,走在路上的连秋还积极进行反思,想着唯二成品和其他同类之间制作过程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