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死得其所

陆无昭临走前,去了趟思政殿和嘉宗皇帝道别。

大太监总管赵曲笑着带他进去时,太子也在。

皇帝似乎正在发火,面带愠色地站在书案后,冷眼看着太子,太子则是垂着头立在下首,瞧着脸色不好。

陆无昭没看太子一眼,熟练地摇着轮椅,径直朝陆培承而去。

他停在太子身边,冲身穿龙袍的男人揖手,“皇兄。”

陆培承见他来,脸色稍缓,“阿昭来了。”

太子听到身侧的动静,眉心微微动了动,眼里闪过厌恶和不甘。

“小皇叔。”太子侧过身,仍低着头,朝陆无昭行礼。

陆无昭神色淡淡,“嗯。”

“阿昭今日来是……”

“皇兄,臣弟在宫中住了许久,该回去了。”

这便要回去了?

倒也是,陵王每年的八月进宫小住都是只住个五六天,今年算起来,已经在宫里留了七日了,是有些久。

只是想起不久前底下人的回禀,陆培承微挑了眉,“朕听说阿昭今日找了些宫人到怜芳宫去?”

陆无昭抬头,目光直视嘉宗皇帝,并不躲闪,他坦然地点了点头,语气漫不经心,“嗯,突然觉得有些冷清。”

陆培承的目光中渐渐露出疑惑,“……冷清?”

这还是头回在陵王嘴里听到这个词。

冷清……这不一向是陆无昭最喜欢的吗?

他最是嫌烦、嫌吵,任何人靠近他多讲一句话,都有可能被他那条无情的鞭子抽退。

陆无昭抬手,手肘架在轮椅扶手上,手指轻轻点着太阳穴,仍是一副懒散的腔调,“只不过臣弟又后悔了,所以又将那些人遣散了。”

“哦?为何?”

此举有些太随意,以皇帝对于陆无昭的了解,他不是这般随心所欲之人,当然,有些事还是会随心而为的,比如想如何办案就如何办案,想得罪谁就得罪谁。但……他从不会无缘无故突然就改变了主意,更不会想一出是一出。

这样的未知的、不受控制的陆无昭,叫皇帝有些烦躁。

就连太子都忍不住侧过头,正眼看他。

陆无昭像是没瞧见二人的惊诧,平静道:“既然要走了,那些人留在怜芳宫也是无用,待臣弟出了宫,昭明司还有诸多繁杂的事务等着料理,怕是便不觉得无聊了。”

太子了然,又将视线收了回去。

他心底冷嗤,残废到底还是残废,吃喝玩乐样样沾不得,人生还有何活着的乐趣?不用料理司务,便无聊得不知所措,真是可怜。

陆培承却是若有所思,转了转手上的扳指,“朕忽略了,这些年,阿昭的确忙碌了些……”

当年叫昭明司交给陆无昭,一是因陆无昭是他最信任的弟弟,毕竟是自己一手栽培,陆无昭的能力和聪慧连他自己都羡慕,交给他最合适不过。二则是他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去帮他做一些不方便做的事,不仅需要替他担些骂名,还要不会对他心生怨恨。

这些年,陆无昭做得很好,一切也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思及弟弟的劳碌与奉献,陆培承为人兄长的友善和关爱短暂地回来了点。

陆培承温声道:“阿昭若是觉得无趣,朕可以替你寻些乐事来,供你消遣,司中事务不急在一时。”

太子想起不久前发生在怜芳宫的事,心里暗忖,乐事?呵,陵王喜欢的乐子可不是常人会喜欢的。

陆无昭淡声拒绝,“多谢皇兄美意,不必了,臣弟一日不回昭明司,便闲得难受,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

陆培承:“……”

陆无昭继续道:“这大概就是天生的劳碌命吧。”

陆培承一时不知道弟弟这番话是在开玩笑还是真心话,他更倾向于后者,因为“陵王讲笑话”,这件事本身就十分像个笑话。

“好,你开心便好。”

皇帝又简短地关切问候了几句,陆无昭皆是一一回答。瞧见自己带出来的弟弟如此出息又听话,陆培承的心里愈发舒坦。

余光瞥到不成器的太子,心里的满意又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无名火和可惜。

若是陆无昭是他的儿子就好了,聪明又听话。

而不是像太子一样,愚不可及又不服管教。

陆培承突然将手中一份奏折递给陆无昭,“阿昭,烽州大旱,灾民遍野,朕已下旨,减免烽州及周边的徭役和赋税,但朕仍想派人前去派发赈灾粮与赈灾银,依你看,朝廷应该派何人前去?”

陆无昭接过奏折,却是没直接回答。皇帝问他这话的时候,他就感受到了太子朝他投来炙热的目光,似乎是想将他生吞活剥,既然太子这么关注这件事……

陆无昭转头看向陆之泽,“太子是何想法?”

陆之泽没料到陵王会突然将这个问题踢到自己这里,这个问题他已经将答案告诉了父皇,而后父皇大骂了他一顿。

太子不甘心,虎视眈眈地盯着陆无昭瞧,“孤认为不该派人去。”

上首位的皇帝突然冷哼一声。

陆无昭不动声色,“哦?为何?”

太子理所当然道:“灾区情况已经稳定,只需将粮食和银子按照往年惯例,一级一级下发即可,没必要兴师动众,特意派人走一趟。”

陆无昭还未开口,皇帝却又训斥道:“为君者当有仁心!一级一级往下发?你说的轻巧,你可知朕拨的这些银款,到达烽州时能有多少剩余?水过地皮湿,那白花花的银子每过一处便会被人褪一层皮!”

陆无昭平静如初,冷眼看着父子二人争吵。

仁君吗……

陆无昭垂下了眼。

也不知这“仁”究竟是流于表面,做给人看的,还是当真发自本心。

陆培承还在继续斥责:

“你猜猜这灾情会不会好?你猜猜到时候百姓会说朕什么?!啊?!”

“朕看你就是日子过得太安逸了,对于百姓的贫苦和官场的腐败是一点都不清楚!”

太子被驳斥地哑口无言,面色发青。他辩驳道:“那不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将那些暗中捞钱的官员一网打尽……”

“糊涂!”

皇帝要被这个蠢太子给气死了。

陈皇后也是个聪慧的女子,陆培承自认也不差,怎么会生出这么愚蠢的儿子!

“水至清则无鱼。”

陆无昭突然淡声说道。

陆培承转过头,“阿昭!你说说!”

陆无昭抬眸,唇角微勾,“皇兄,依臣弟看,您派谁去都可以。”

陆培承不解,“嗯?谁都可以?”

“谁都可以。”他说。

陆无昭懒散地坐在轮椅上,手指微动,随意翻了翻折子,眼皮微垂,只淡淡扫了两眼,便不感兴趣一般,随手又将奏折扔回了桌上,一副漠不关心的模样,“只要别派我去。”

谁都可以去,唯有他不想去。

陆培承微眯了眼,盯着陵王瞧,半晌,突然笑了出来。

“阿昭啊阿昭。”

陆无昭低下头,也笑了,他轻声说:“皇兄,你知道的,臣弟不喜欢不见血的差事。这种事,我不想管。”

这种温和的、安抚人的、极容易做出功绩的差事,陆无昭没兴趣。

这种充满怜悯与同情的、充满温度的事情,陆无昭没兴趣。

他的语气很轻,带着诡异的冷森,听得太子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真是无情啊,太子不禁想,陵王莫不是一天不杀人见血就浑身难受?

“小皇叔,灾民……您不管?”

“为何要本王管?”陆无昭疑惑道,“那是他们自己的灾祸,与本王何干?随便派个人去便是了,将东西送到,很简单的差事,毫无难度,自然是派谁皆可。”

“人是必须要派去的,人选无所谓。至于东西送没送到……”陆无昭轻笑了声,“只要人到了就够了。”

“皇叔将此事想的未免太简单了。”太子眸色晦暗,目光闪了闪。

太子并非没有中意的人选,他私心觉得,必须要说出父皇心里属意的人名,父皇才会对他满意对他放心。

可太子想不出来皇帝想听到哪几个名字,他又不想这功劳落在不是自己人的手里,于是他只能咬死说,谁也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