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页

皇帝自认不是个能干这些活儿的人,也不为难自己,顺着锦绣手指的方向看去,满目都是人群,热闹又狼狈,不时有人发出不敢置信的惊呼,与当初他们几人在明安府锦绣的別庄偷偷摸摸不敢让人知晓的场景天差地别。

“可真好啊。”他不由自主的发出感慨。

要锦绣说,这才哪儿到哪儿,真正好的还在后头呢。

京郊土豆丰收,产量远超朝中众人想象,就连知晓内情的陛下谢六等人,也被精耕细作下的产量惊了一瞬,更别说其他人了。

没过几天,北直隶的产量也报上来了,北直隶是什么种植条件,大家心知肚明,这茬土豆产量是往年北直隶粮食总产量的两倍有余,实在叫人惊心。

至此,皇帝龙颜大悦,做出了明年继续扩大范围推广的决定,稷康伯上交了一份非常详细的种植手册,详细到什么程度呢?用司农司的话来说:“狗拿着手册照上面的步骤来,用爪子都能种出粮食来!”

都知晓此次稷康伯立了大功,等着瞧皇帝要如何赏赐,谁知皇帝眼珠子一转,将稷康伯塞进户部去做个小小员外郎,转而又说:“稷康伯在算账做账方面很有一手,户部诸位爱卿们若是有空,可以多和元爱卿探讨商议。”

此举叫人看的糊涂,说陛下看重稷康伯吧,却只是从司农司主事平调进户部做员外郎,差别不大,但说不看重吧,又说了那番意味深长的话,让人轻不得重不得,很难拿捏其中的度。

好些人都被皇帝的操作给弄得摸不着北。

但很快他们就会发现,后面还有更让人摸不着北的事情发生,短短三年时间,稷康伯几乎轮转了三省六部,虽官职不大,但期间做的事没有一样是简单的。

完善记账方法,改良造纸技术,培育优良种子,哪一样都是能叫子孙后代跟着享受朝廷庇护的功德。

期间还亲自下江南,指导督造了一回梯田修建工程。

别的他不清楚,这东西锦绣熟悉的很,他也不多说无用的废话,眼见为实,将人打发去明安府万水村,叫他们瞧瞧现如今的梯田示范村是何等光景,什么都别说,就是一个学习。

方方面面,不光学人家万水村如何修梯田,还要学人家如何灵活的运用自身优势,发展经济,把自家水稻卖的全大周都是,走向富裕。

究竟能学到几成就要看个人悟性了,这东西没法儿手把手的教,但成功的例子就放在前头吊着,是头驴子,也知道跟着胡萝卜走的道理。

更别说最近开始在京城着手施健的基础设施,广场,公厕,水泥路,公交,藏书馆,外卖,商业区,只要看过效果图的人,就没有不对之心驰神往的。听说明安府人早几年就过上了那样的好日子,真是叫人心里颇有些不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