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页

元府一切看起来和往常没什么不同, 除了夫人院里增加了不少有经验做事稳重的人手,同时悄无声息的消失了几个平日里视线总盯着锦绣看的丫鬟外。

嬷嬷将这个消息笑眯眯告诉夫人:“大人亲自让人处理的,直接打发了, 被咱们府里打发的丫鬟, 城里大户人家是不敢用的,除非是那等心术不正之家。

大人对您的一片心意啊,老奴瞧着这世间少有,以往那些妖妖娆娆的丫鬟总往大人身边凑,老奴想着打发了事,您总说女子在外不易,在咱们府里好歹吃喝不愁,不用挨打挨骂,等她们看清形势, 自然知道不该对大人抱有不该有的幻想。

可这世间少有人能真正活的清醒明白,她们辜负了您的一片苦心。”

姜良缘摇头:“没有期待, 何谈辜负。”

转而交代嬷嬷:“大人今儿一早就去乡下盯着下面人秋收,晚上回来的肯定也晚, 最近一段日子辛苦, 让人熬些滋补的汤备着。”

嬷嬷欢欢喜喜的应了。

正是九月秋收季节, 目前整个明安府最重要的事就是秋收, 今年春耕时,大面积推广使用了柳大人研究出来的肥料, 秋收后称重这一关,就是检验肥料效果的最佳时期。

虽然各处的庄稼, 肉眼可见的比去年茂盛,枝繁叶茂硕果累累,长势喜人, 但到底有多好,还是要经过实地测量才能知道。

最关心这件事的除了锦绣,就是柳大人这个肥料之父。

这段时间,锦绣他们忙的就是这件事,不管明安府的工业发展的有多出色,农业都是基础,需要不断提高产量,时刻保持警惕。

否则一场天灾,不管是大旱还是大涝,都能将人打回原形。

所幸皇天不负有心人,今年明安府的粮食总产量,与去年相比,翻了一番。

虽然还做不到家家库里有余粮,顿顿吃干饭,但按照这个数量算下去,也不会有人会饿死,就是大功一件。

为此,宁亲王特意让人摆了一桌酒席,专门请锦绣这个徒弟一起喝一杯。

等秋收忙完,很快又要到了一年一度的展览会,但在此之前,锦绣先见到了一脸羞臊的谢六。

谢六期期艾艾的和锦绣说了他的想法:“我,我瞧着冯大人堂妹冯宛姑娘十分好,元伯伯您帮我上门提亲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