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页

两人对视一眼,想到了一起。

王爷的封地私兵有限,但明安府不需要太多的兵力,只要一个更强大,身份更高且更加亲近明安府的人在这里镇着,就永远都有人忌惮。

这个人选,没有比定王更合适的了,外家是手握重兵的姜大将军,本身又十分受宠,且自身没有一点儿夺权的心思。

关键是这个人和锦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母妃姜良妃是姜良缘的亲姑姑。

在京中几个皇子为了太子之位打的狗脑子都要出来的时候,这位袖子一甩,潇洒的说出京游玩就出京,不带一丝留恋的样子,直让前头几位皇子大呼脑子不好使。

这样的身份,在朝中或许不占优势,但对当下的明安府来说,却是十分好。

至于明安府日后的发展,是不是一直都在锦绣的预测中行走,谁又知道呢?只能尽量过好当下而已。

尽人事,听天命,不过如此。

老爷子捋着胡子,缓缓道:“这件事你不要插手,朝中自会有人去解决。”

锦绣闻言给老爷子竖起大拇指:“还是您老人家想的长远,这是出京前就有了安排?”

老爷子没好气道:“别给我戴高帽子,是谁在信中暗示我将定王带出京的?要不是你暗示,老夫怎么会想到这些?还在这儿给老夫装糊涂,是不是又想找打!”

锦绣笑嘻嘻的不肯承认:“怎么会呢?老师您一定是想多了。”

找打?现在老爷子是肯定打不着自己的,虽然不至于百招内将老爷子拿下,但老爷子想打自己,却也是有些困难。

正是因为如此,一个月后的京中,由内阁大臣徐大人亲自上书,请求皇帝立太子,且给其他皇子分封封地。

皇子们都一把年纪了,大皇子今年已经三十八岁,孙儿一大把的年纪,还留在京中,着实不像话,历朝历代很少有这样的先例。

这样的折子每年都要来上那么几次,一开始朝臣还战战兢兢的,生怕皇帝一个不乐意,自己项上人头不保,到时候从龙之功没捞着,一家老小先黄泉路上走一遭。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次数多了,大家都麻木了,今年加上徐阁老这一次,已经第三回 了,众人本以为,又是无功而返例行公事的一次,没想到皇帝却迟疑的点头:“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