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页

碌碌无为,平平无奇,一对比,日子就显得没滋没味儿!

锦绣当然知道手下人都在想什么,以前不搞这一套,是因为没必要,现在搞起来,他做的还挺顺手,也是因为有必要。

“有些人啊,就是不识抬举。说句真心话,若不是大人您在上面撑着,做的足够多,我们下面这些人,就算勉强做出了些功绩,上报上去,按照官场上的潜规则。

功劳大头都是上面的人分,我们这些真正做事的人能喝到一口汤都是运气好。才短短一年时间,他们就忘了以前我们的处境何其艰难,也忘了官场的常态究竟如何。

心里没有一点儿感恩,太不知好歹。”整日巴拉算盘珠子的赵大人如是说。

锦绣就佩服赵大人这一点,能将拍马屁的事儿说的这般自然,这般真情实感,这般感人肺腑,有一瞬间,他差点儿就当着对方的面点头认同,让他会说话就多说两句了。

锦绣觉得这是一门学问,可能也是一种天赋,一般人学不来。

拍拍赵大人的肩膀:“说吧,到底是有什么事儿找本官。”

赵大人被拆穿了也不觉得难堪,嘿嘿一笑,将碟子中剩下的三块儿点心小心翼翼的包进帕子里,在锦绣一言难尽的眼神下,好不做作的解释:“大人您家里的点心味儿好,下官家里孩子爱吃,您多担待。”

锦绣能怎么办?

总不能因为三块二点心将人给一脚踹出去吧?但问题是,诸如赵大人这样的,简直将他这里当成了打秋风,吃大户的绝佳地点的人不在少数。

每日三次,早中晚,都趁着锦绣回去吃饭前后,进来晃悠一圈儿,将那些锦绣根本动都没动的糕点全部打包带回家,就差连碟子都被搬走了。

搞的姜良缘以为锦绣最近还在长身体,吃不饱,让人成倍的往这里送吃食。

锦绣还不好说什么,毕竟对方家里真的不富裕,想来也是豁出去了,稍微要点儿脸的人也不能做出这种事。

锦绣只能让人每日给几位在衙门办差的大人多送两盘点心,不仅他们自个儿够吃,还有剩余的带回家。

结果赵大人倒好,依然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和锦绣打秋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