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页

别人家的悲欢,似乎有一刻与自家不省心的老爷子共通了,难得让锦绣对旁人生出了同理心。

回头想找个人说说这件事,才偶然发现一直无所事事的谢六,已经好几天没见到人影了。

还是姜良缘告诉他:“爹不是让人办了火柴作坊吗?管家开年忙不过来,爹和人修道不管事儿,我这边手头的事情有点多,谢六主动请缨要去帮忙,我就没拦着。

你还别说,谢六差事办的有模有样。

现在走出去,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咱家的火柴,卖的又不贵,一文钱买一盒儿,能用不少时间,比火折子方便许多,很受百姓的青睐。”

锦绣笑问:“谢六这般积极,一定投了不少银子在里面吧?那可是个无利不起早的主儿,除非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忽悠住对方。”

姜良缘也没瞒着:“是啊,火柴作坊那边,按照爹的意思,收益给山上的道长们一份儿,毕竟东西是人家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爹现在跟着人家修道,手头上就不能小气了。

给谢六一份儿,毕竟他现在帮咱们家处理生意上的事,应付人情往来,出了不少钱财和力气,也很辛苦。

剩下的才是咱们家的。”

锦绣点头表示知道了,转而又提起另一件事:“这几天明安府来了不少外地商人,都是打着果酒和丝绸的主意,丝绸毕竟起步晚,且不易得,周期长,但果酒则不同,来这么多人,到处跑市场效率低还可能遇到骗子。

我准备将所有成规模的果酒卖家全部聚集到综合市场那边,专门给劈出来一块儿地,外地商人来了也不用到处没头苍蝇似的跑,直接将人领到那里,想要的那里都有,说不定还能带动一下市场上其他东西的销售呢。

我这只是一个初步设想,缘儿你觉得如何?”

第142章 酒会 王选 小牛

本来只是一个简单的设想, 但等真的说出口后,锦绣觉得可行性又增加了不少。

先在夫人这里听取了对方一些小的建议,又找来冯大人, 二人嘀嘀咕咕商量了好几天, 随后又请来了明安府几个有名的商人,商议了三天,最终确定了方案。

王选是个出生自京城的商人,家中从太爷爷辈儿起开始经商,据说当年太爷爷是挑着卖货挑子走街串巷,一步一个脚印,开启了他们老王家的经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