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页

转而问道:“接下来几天我还要去其他地方瞧瞧,您还想去吗?”

“不给你添麻烦了, 你快马加鞭,一去一回本来两三天就能完成的差事, 愣是被爹拖着花费七八日的功夫,没必要, 爹心里有数呢。”

锦绣掀起车帘看看外面天色:“如此也好, 让下面的衙门都去村里催一催, 最近几日怕是有大雨, 要是稻子没收割完遇上大雨,势必要减产的。

我也各处转转, 给下面人一些压力,免得有人不当回事, 耽搁了收割的大事。”

一切欣欣向荣的时候,通判冯大人找到锦绣,有些为难道:“大人, 今年明安府的改变,只要眼睛不瞎的人都能看见,所有人日子都好过了,除了衙门。”

锦绣挑眉:“此话何解?”

冯大人仔细给锦绣解释:“今年先是雇佣人修桥铺路,下乡修梯田,再是公车公厕,综合市场,哪一桩都是往出掏钱,您还下令免除了新修梯田的两年赋税,除了公车勉强能自负盈亏外,其他的都是没底的往外掏钱啊!

咱们都知道您是为百姓做事实,但您想过没有,回头给朝廷交赋税的时候,咱们仓库和银库都是空荡荡能跑老鼠的,您怎么交代?”

这个问题锦绣早就想过了,在心里酝酿了好长时间,刚好冯大人最近手头的事情结束,空闲下来,可以和他商量一番。

锦绣给冯大人倒了杯茶,请人坐下,才慢慢道:“最近城里丝绸商人没少背地里骂我吧?”

冯大人连连摇头:“没有的事,大人您怎会如此想?”

冯大人甚至有一瞬间,觉得上官这是在内涵他,谁让他岳父家就是本地有名的丝绸商人呢,有没有骂,他当然一清二楚,但这种事背地里做还可以,拿到台面上说,是不要命了吗?

锦绣淡定道:“你不必紧张,这事儿本官只要想想就能明白,咱们明安府以往贫富差距比别的地界都大,百姓虽然贫困,但因为本地有很多养蚕缫丝织造的人家,因此养活了不少丝绸商人。

但说到底,养蚕缫丝织造都是苦活儿累活儿,且还需要技术,真正干活儿的人一年到头挣不到几个钱,养肥了的都是大商人的荷包。

今年衙门几乎将整个明安府的闲人都调动起来,拿着工钱去做各种事,养蚕缫丝织造的人少了,势必影响到了丝绸大户们的生意。

他们在背地里骂本官,也是无可厚非的事。”

冯大人顿时觉得嘴里的茶不香了,将话说的这般明白,叫他怎么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