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页

张蕴回到新芽镇后, 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护卫队们上山下水的考察地形,新芽镇的山势,便如东家批注中所说, 多而缓, 山上多有泉眼,这完全达到了宋二爷所说的开发梯田的条件。

另外新芽镇内还多河多湖,依照东家所给书中所说,桑基鱼塘需要挖深鱼塘,并且在鱼塘边用土垫高基田,以达到鱼塘边种桑树, 桑树叶养蚕, 蚕沙喂鱼, 而含有鱼屎的塘中淤泥则可以堆成基田种植桑树。新芽镇内多河多湖, 正好符合桑基鱼塘的要求, 新芽镇张蕴不清楚,但是他却知道余槐城附近的村子里多有种桑养蚕为生的村民,新芽镇离余槐这么近,想必种桑树养蚕也是可以的。

青鹿谷闻知阁中的书籍可以看却是不能抄录带出,张蕴怕自己忘记,将那副桑基鱼塘的图示深深的记在了脑子中,一到新芽镇便立刻将其画出, 这才松了口气。

张蕴伏案继续研究,若是按桑基鱼塘所说之法养蚕养鱼, 都不需要其余的肥料鱼食成本, 这个循环中便可自给自足,只要开头肯下功夫,后头几乎是躺着便能赚钱!

新芽镇如今正在重建中, 宋山带着护卫队的人,主要做的便是将街上倒塌的房屋和一些烂在街角的尸体清理出来,用水清理街道,扫上石灰消毒,并修缮还能住人的房屋。如今工程已经到了尾声阶段,他可以不必在此坐镇,今日过来是特地找那位新来的镇长辞别的。

宋山刚走到镇长临时居住的小屋,透过尚未糊纸的窗户便看见双手捧着一张纸,嘴中念念有词情绪异常激动的张蕴。

宋山顿住脚步,觉得自己还是待会再过来比较妥当。

张蕴在脑中思虑一番梯田和桑基鱼塘在新芽镇的可实行性,觉得完全是可以实现的。

他重新抽出一张洁白的纸铺在桌案上,盯着窗外随风摆动的野草沉思,一手拿墨锭,将磨研得细细的,待墨研好,脑中思绪也清明了,方谨慎的在纸上落笔。

不论是梯田还是桑基鱼塘,所费甚巨,他一个刚上任的光杆镇长,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要人没人的,自然促不成此事。各中银两周转,人员流动还是得需要东家批文由公中来做个决议。

张蕴并不知顾月照的行踪,信写好,不知该往何处送,只能先把信送去在始安城的奚黎,拜托他代其转交。

……

始安城铁矿所在地为牛角山,牛角山因为山体形状神似牛角而闻名,牛角山下有一牛角村。

如果说始安县穷,百姓吃不起饭穿不暖衣,生活贫苦的话,那么牛角村便是赤贫,牛角村里的土地是下等地里下等地,肥力几乎没有,粮食种下去,长的野草都比长的粮食多,村中人少有靠自家种粮食能活得下去的,村中百姓多是靠去城中打零工来维持生活。

原始安县县令卓万书强征杂税时,牛角村便常因拿不出银钱和粮食征不出税,交不出税,又怕被官府查办,村民们无奈便只能在交税的时间带着包袱行李躲在牛角山中,只待村里没有衙役才敢下山。

今年也是如此,村民们眼见着县衙的衙役来转了几圈走了,才刚回到村里呢便见山口行来一队训练有素的兵卒。事发突然,村民们想躲也没有时间和机会,正人人自危躲在家中不敢出去之时,却见那只队伍脚步不停,直直的穿过村子去了后头的牛角山。

那群人也不知是作何的,到了牛角山就开始砍树,那是日也砍夜也砍,邦邦声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