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页

这如何不让代左相心中感激涕零。

“代左相是为我大秦出谋划策,是我大秦的有功之臣,那些莫须有的罪名自然近不了代左相的身。”赵燕歌让代左相起来。

如果不想让代左相身上出现“残忍”、“无人性”等各种标签,那就唤醒大秦子民对匈奴人的仇恨之情。

民报上面舆论一步步由浅至深的引导,早就让大秦子民们对匈奴人恨之入骨。

以前匈奴来袭,受害的大都是边关的百姓们,内陆的大部分百姓们只是听说过,感触却不深。

但是民报的出现把匈奴人对待中原边关百姓们的罪行一一揭露,同为大秦血脉,同胞们受到匈奴人那些令人发指的对待,哪怕百姓们远在天边,却也能感同身受。

尤其是文人们,更为激进,热血上来,随手就能写出唾沫匈奴的文章来。

无关人的鲜血只会让人微有感触,却不会产生太大的波澜,可是敌人的鲜血却能够让大秦子民们拍手称快。

这样一来,提出这个提议的代左相自然不会受到民间的唾骂。

哦,你说大秦内的那些匈奴奴隶,赵燕歌所说的可是事实,纵使他们也无法反驳。

只是他们怎么都想不明白,父死子继之类的草原制度,为什么到了中原人的口中就变成了罪大恶极的一件事情?

这就是文化之间所造成的差异。

如今大秦的制度已经被规范的差不多。

儿大避母,女大避父等,有关的家庭伦理已经把每个人都摆放到了该有的正确位置。

是以,越来越觉得自己已经文明起来的大秦百姓们才无法接受草原上那种奇葩的制度。

纵使草原男人不会对生自己的母亲出手,可是对于其余名义上的母亲出手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