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页

是不是讲《少年提刑官》这个故事不重要,秀一下自己的本事,让众人知道他在那里让更多人认识他才重要!

当然收钱也很重要。

具体形式在秦门看来就跟那种商场剪彩、商演之类的差不多。

公关的队伍被小五拖出去发动自己身为晋江百姓的优势特征,在城中和村里散播着“都城第一说书人返乡说书”、“《少年提刑官》,一个你从来没听过的有趣故事”、“来紫都城的特别歌曲”之类的传言,勾起了更多人对秦关之这个故事和许威那首歌的好奇,引来更多人想要进城一睹“都城第一说书人”的风采。

而小五自己则问大师兄借了块朝廷下发的“记者证”的牌子,靠着朝廷这座大靠山见到了晋江当地刚被派来管理此地的知府大人,得到了短时间内菜市口那块地的使用权。

第二天,原本人满为患的菜市口就被小五带着若干保镖用木桩和绳子给围了起来,里面摆了更多的椅子和小板凳,门口站了个老乡手里拿着写着数字的纸条,表示只有花钱买到他手里的纸条的人才能进去,一个人一张票,一张票对应一个位置——

这是人家小五无师自通学会卖门票了!

当然小五也没有做得特别过分,围起来的那个圈更多的只是地段好的那一圈,观赏视角更好一些,站外外围其实也能听到和看到里面秦门的说书,所以大家对于这种从免费变为收费的活动也没那么多怨言。

不少人一开始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买了票进场听说书,等后来体会到了这种不用和别人抢位子、视野角度清晰、还有免费的瓜子和茶水可以边吃边看的好处之后,这个简陋演出场地的门票就开始被大家伙儿哄抢!

往往卖票的人刚在那儿坐着,距离秦关之说书还有一个时辰呢,人家手里的票一眨眼就没了!

到后来更是出现了古代最原始的“黄牛票”!

秦门和小五一听有这种情况,与其这里面的差价被“黄牛”给收走,还不如他们自己赚,一咬牙,就把价格往上翻了一番,改为二十文一张票,往原本提供的吃食里面又加了个炒花生,这才压制住了黄牛票的风头。

就这样,一边收着商人的宣传费(商演和剪彩)一边收着观众的门票钱,、没几天,从离开都城开始就一直在花钱如流水的晋江文学城众人就把大家伙儿在越山那时候的消费金额给赚回来了!

所有人听到一直随着大家返乡的账房先生公布这个好消息,脸上都露出喜悦的笑容,唯独秦门和许威笑不出来——

有了经纪人之后,他们闲云野鹤的生活就没有了,当一个明星实在是太累了呜呜呜~他们中午连午觉都没有了嘤嘤嘤~

两人一直到除夕的前三天才终于被他们的经纪人小五给松口解放,重返家中得到了完全意义上的休养,秦门也和自己的徒弟以及村里大家熟悉的村民一起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