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页

但那个时候的大家都以为他们只是谦虚,这种谦虚大概就类似于女孩子被别人夸漂亮之后娇羞地回的那一句“哪有~”……

哪里知道人家说得都是真的!

而这种情况显然也影响到了原本打算开在越山的晋江文学城分社……

越山的人口少,识字率显然也比都城低得多,他们这下算是明白为什么月下书斋在越山的分店里,《雅俗》和其他话本的销量永远都维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不论那一期做得好还是不好、话本写得什么题材,整个越山的大数据永远都波澜不惊……原来这地方识字的人口就那么多,能愿意花钱买话本买杂志的数量就更是固定了!

可这也让秦门和他若干准备在当地建立分社的小伙伴们发了愁——

晋江文学城之所以能在都城混得风生水起,靠的除了他们自己的本事之外,还有就是都城庞大的消费人群,识字的人口数量达到十几二十多万,大部分人的月收入完全够他们日常开销加简单的娱乐生活……

所以杂志和话本才会有人买!

可如今来到越山,一看越山这个情况……

没有多少人能买杂志,更不要说是买报纸了,报社和杂志社肉眼可见的会亏本,越山的晋江文学城分社三大部门,失去了这两个重头戏单靠艺人部的几个说书人真的能在当地赚到钱吗?

带领他们找民宿的“导游”看到众人愁苦的表情,眼中带着歉意,开口解释了一下越山之所以如此的原因:

“越山依山傍水,路途崎岖陡峭,难进也难出,商人路人进来的少,本地人出去的也少,所以人口就一直保持在这个数量上了……”这是在解释人少的原因。

“当地的文人学子一旦离开越山外出赶考,见过了其他地方的辉煌之后少有愿意留在越山的,更不要说是在越山开私塾了,如今越山唯二的两家私塾,一家是我表叔开的,另一个则是李家开的,先生太少,每年能收的徒弟两只手都数的过来。”这是在解释读书人少的原因。

“再者越山都是山地,百姓们连居住都只能挑平坦些的地方和山脚下,更不要说种地了……越山的土本身就不适合庄家生长,百姓们只能靠到山上采摘山珍和药材卖给来收药材山珍的商人度日……”这是在解释越山穷苦的原因。

“哪怕如今朝廷免了我越山的赋税,更是年年下拨款项鼓励农耕,我兄长日日夜夜殚精竭虑,越山却是一点起色没有……实在惭愧。”这是在表示身为官方,他们已经尽力了。

“但越山还是有不少好玩和好吃的是诸位在其他地方见不到的,岳某已备好酒席,尽最大能力让诸位宾至如归。”这是安抚。

如此厉害的察言观色的本事和面面俱到的解释能力让秦门对这位“导游”忍不住侧目,总觉得这人如果到了官场上估计也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特别适合去礼部当个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