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页

都城城内是一片太平,酒楼里歌舞升平好不热闹;

都城城外却是死气沉沉,恍若另一个世界。

但一切虽破败,依旧可见秩序。

距离城门三百米的地方设下了四个简单的茅草棚,四周无墙,仅仅顶上有个挡雨的蓬,灾民们按照不同条件被安置在四个棚里。

距离草棚不远处则是施粥的地方,那里架起了一口大锅,里面的粮食是城内的大户在朝廷的告示下主动捐出来的,目前只能保证一人一天一碗米汤,虽每天依旧有人撑不过死去了,但大多数人还喘着气儿。

两百米处则是秦门和宋氏兄弟要去的官府设立在城外的“小衙门”。小衙门里,五六个小吏坐成一排,最前面是一个年纪更大的老书吏。老书吏前面排着长长的一条队伍,那都是前来认亲或者前来挑人的百姓或大户人家的仆人。

秦门伸长脖子望了望,发现其中有不少是和他一道来都城的同乡,大家相互致意,然后乖乖地排队,等着轮到他们。

队伍的行进速度很快,老书吏在前面问清楚来的人要来干嘛,就会指点他到后面去找哪一个小书吏,这样一个又一个,很快就轮到了秦门。

老书吏打了个呵欠,单手撑着脑袋问道:“是来寻亲还是来寻仆或是来招工?”

老书吏显然已经了解了来这里的人的套路,他看了眼穿着打扮都很朴素又长得黑瘦的少年,认定了这娃娃是来寻亲的,伸出另一只空着的手往一边一指道:

“寻亲找这边最边上那个小吏。”

“我是来收徒的。”与此同时,秦门的声音响起。

老书吏手一滑,整个下巴差点磕着桌角,抬起头仔细看了看眼前的小子又问了一遍:“你说你来干嘛的?”

秦门挺直了脊背一脸严肃认真:

“回大人,不是来寻亲也不是来寻仆更不是来招工,”

“我是来收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