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页

正好元浔修习道法,便给江泠另算了了七月十六的吉时作为生辰, 又给江泠认了道家和佛家的师父用以压制和化解他的煞气。

而江泠就这般长大, 除了性格内向, 少言些,一切都好, 并且聪明好学, 三岁开蒙, 便有神童之称。

那时,元浔一心想把自己的平生所学都教给江泠,实际上, 江泠也一直与他比对母亲更亲近。

江泠很小的时候就说,他要像父亲一样做状元,著书立传,成为青史留名的一代大儒。

日子就这般一天天过去,江泠六岁时,嘉敏长公主又生了江聪。

江聪的命格是非常好,尤其她出生那年,先帝下旨许长公主垂帘听政,长公主自觉这个孩子是旺她的,遂对江聪多为溺爱。与她对江泠的态度简直是天地之差。

尽管元浔多次因此事劝过妻子,甚至争吵,但收效甚微。

六岁的江泠清楚的感知了母亲对他和对弟弟的不同。

但江泠没有嫉妒和哭闹,只是从那以后,变得更加寡言。

但不管怎么样,那时,他们还是住在一个屋檐下,休戚相关,血脉相连的一家人。

可是、可是,所有的一切都在“靖安之变”的那一日天翻地覆,面目全非了。

北胡人策反了当时边关的守关大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到了京城。

那也是一生懒于朝政,只爱书画的先帝最高光的时刻,他没有按大臣的建议弃城而逃,而是掷地有声:“天子守国门,君王守社稷”,战死在了城破之日。

当日,与他一起殉城的有他四个儿子和无数忠心卫国的大魏人。

先皇后带着中宫的二皇子在朱家的护卫下逃出京城。

而长公主则护着皇长子如今的魏景帝,一家人乘坐一辆马车也趁乱出了京城。

但是很快他们的行踪便被北胡人发现了,一对北胡人一路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