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和珅入狱

珠锦和雍正聊了很久,最后得出结论,除非像雍正那时候一样得罪所有人,否则不能强行改变,只能以巧途之。

乾隆手下的臣子跟在他身边这么多年,忠诚度比雍正底下的官员要高。阿桂与福康安几乎完全没有可能造反,乾隆要真想对他们做什么,也不过私下抱怨几句,不会伤了根本。

珠锦给乾隆写信,让他彻查福崧一案,把牵涉其中的全都揪出来,以雷霆之怒处以最高的刑罚,态度坚决一点,任何人求情都不要改变主意。

如果乾隆是雍正那样的人,自然不用这么做。但他心软,耳根子也软,别人说几句话,提一下罪臣们往日的陪伴与功勋,他就舍不得严惩了,与年轻时候完全是两个人。

要不是和珅控制着底下的官员,乾隆大概早已失去了威信。不过乾隆之所以变成现在这样,也有信赖和珅,刻意纵容的因素。

珠锦把纸上的墨水晾干,将信装到信封里,用蜡封好,交给了乾隆派来的侍卫。

两淮盐运使柴桢栽赃嫁祸,与其部下贪污白银二十二万两有余,皆判以斩监候。庆桂不明真相便给福崧定罪,有失察之责念其年事已高,不加追责,只命其卸下重任,回乡颐养天年。

福崧呈交和珅一党的罪证,国泰一案重新被牵扯出来,内阁中书苏凌阿、和珅的舅舅,大同知府明保、户部侍郎庆成等人,都有证据指正,和珅再无法故技重施断尾求生。

乾隆大怒,当即将几人打入大牢,继续严查。

和珅被关押之后与外界再无联系。家中奴仆刘全焦急不已,前往丰绅殷德这边,请额附和公主入宫求情。

珠锦定定看了一会儿这位忠心耿耿的仆人,“刘管家您可听说过一句话,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阿玛他是大清子民,犯了大清律令,自然有法律判决。除非有人制造伪证陷害污蔑,否则便是我,也没有办法。”

“格格,格格您行行好,奴才去宗人府打听过了,皇上大怒,一早就定下了罪名,实在没有时间细查,就是奴才想找证据给爷翻案,也是来不及的。”刘全跪在地上,哭着向珠锦求告,“奴才只想求您去跟皇上说几句,哪怕再把日子往后推推也好。”

和府的人不知道珠锦和乾隆仍有来往,也不清楚这次的案子是珠锦在背后推波助澜。

福崧交出来的证据有可能造假,但是后头查和珅,可是乾隆派血滴子的人一起跟着去的。

和珅自己就是粘杆处出身,大概也清楚尚虞备用处代表着什么,如今怕是已经心灰意冷,清楚地明白大难临头了。

珠锦道:“我会进宫见汗阿玛,只是有没有用,那就不是我说了算了。”

刘全一个劲儿地磕头,“多谢格格,多谢格格。”

珠锦本想给他一句忠告,让他别再奔走废功夫了,接着记起来,这个时候让人留意刘全的行踪,将和珅一党的骨干一网打尽最好不过。

她在心里叹气,果然做决策者就是难。她现在还不是皇帝,就已经陷入感情和理智的拉扯。

和珅陪了乾隆这么多年,乾隆就忍心杀他吗?

心软的人确实做不了好皇帝。

有了光明正大进宫的理由,珠锦用不着再派人跑一趟,直接备了轿撵去见乾隆。

这种大事,自然当面说比较好。

宫里气氛肃穆沉闷,宫女太监们也都噤若寒蝉,一个个的半点声音都不敢发出,看样子乾隆的心情也算不上好。

李玉看到珠锦来了,苦着脸道:“十格格,皇上正在为了和大人的事儿生气呢。”

珠锦知道他这是在提醒自己。

李玉肯定也知道,自个儿是为什么而来。他怕珠锦在乾隆面前给和珅求情,反倒让乾隆更加愤怒,平白惹了不快。但是珠锦是乾隆最喜爱的公主,跟他们这些做下人的不一样,未必真的会让乾隆更加愤怒,说不定还真能给他平息怒火,顺利把和珅救出来。

这些事儿李玉不方便多说,只粗粗地提了一句,剩下的就交给珠锦自己来判断了。

“多谢公公,汗阿玛不高兴也是应该的,发生这样的事儿,谁都高兴不起来。”珠锦微微一笑,对他说,“我进去了。”

说起来李玉是乾隆身边的大太监,跟他凑近乎的人肯定不少。但是现实情况却是,李玉只忠心乾隆一人,从来不敢跟其他人走得近了。

李玉不是一开始就在乾隆跟前伺候的,最先得脸的人,是大太监高云从。

高云从深得乾隆重用,在朝政上也牵涉很深。但是他结党营私,私下里小动作不少,珠锦出生前一年,乾隆知道了这件事儿,直接把人处死了。

正因为有高云从的前车之鉴,李玉才老老实实的,一心服侍主子,从来不敢生有外心。

珠锦进来养心殿,看到乾隆背着手,正对着一副画发呆。

“汗阿玛。”

“嗯。”乾隆回头,朝珠锦摆摆手,“到朕这儿来。”

珠锦走过去,父女二人仍像以前那样相处,仿佛珠锦没有出嫁到别人家里。

乾隆道:“朕知道他贪了些东西,可是没想到他做的这么过分。从前他拿到手里的,有不少都交给了朕,朕还以为跟他君臣相得,毫发无期,没想到他竟背着朕偷偷昧下了这么多东西。”

珠锦心道,乾隆这话可不像一个皇帝该说的。

只是她父亲年纪大了,又刚失去了像儿子一样爱重的和珅,心情低落,现在不是反驳的时候。珠锦乖巧地听着他说话,不回答,也不应声。

乾隆就是想找个可以倾诉的人,他的那些后妃什么都不懂,说了也跟没说一样,要是让他对着儿子或者父亲讲这些,似乎哪里不太对劲。思来想去,还是小女儿最贴心。

最初乾隆反对珠锦干涉朝政,现在看到珠锦出落得这么好,就觉得让她摄政是件好事了。这孩子打小就在意亲近,知道跟谁亲近,懂得感恩,心里也明镜似的,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乾隆还是在她面前最能放松。

“和珅贪污的数额不少,论律应当处斩。只是他是你的丈人,如今你嫁过去不到半年,现在杀他,对你也不好。十格儿,你觉得朕该怎么办?”

珠锦清楚他又心软了。

他与和珅,比跟永琰还要亲近。两个人的默契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其实珠锦也并非完全不在意和珅的生死。和珅在珠锦面前从来都是温文尔雅,教导她时也很用心。无论是做为老师,还是作为丈人都是合格的。只可惜他私下里做的事情,影响实在深重。

珠锦怀着一点点私心,建议道:“不如剥夺他的官职爵位,将他圈禁起来,对外宣称处死,好叫他手下党羽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