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回京

“你说的话倒也不无道理,只是与其为旁人着想,不如多替十格格想一想。”雍正对珠锦的在意,一点都不比乾隆少,“你说的这些,朕也都想过,只是朕出现得突然,又与十格格相关,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十格格在此之际降生,岂不是上天对大清的眷顾?”

“汗阿玛所言有礼,朕倒是从未这样想过……”乾隆若有所思。

珠锦眼睁睁看着皇玛法把事情从女性分权,转移到了封建迷信,也以最快的速度让乾隆退让了。

果然能打败魔法的只有魔法。

乾隆说:“此时事关重大,干系到十格儿的一生与大清国运,不能草率,容朕再好好想想,回紫禁城前,一定会给出答复。”

“汗阿玛,你都答应了要我和十五哥和十七哥他们一起读书,可不能反悔。”珠锦发现这些人都很喜欢无视自己的意愿,她觉得有必要强调一下。

“好好,朕记得了,无论如何,都允许你去尚书房读书。不过可不能一直在哪儿读,最多读到八岁。”他实在怕了珠锦,不敢含糊不清,就怕再被她抓着胡搅蛮缠,提出更不合理的要求。

珠锦点头,掰着手指头说,“这是当然啦,我现在五岁,到八岁还要再过三年,三年能学很多东西,足够了。”

“你倒是很自信。”乾隆听着珠锦的话,都想给她最好的资源,看看她能学到什么地步了。可是仔细一想,他尚未恩准珠锦与男子一般学习的权力,雍正的话,也不过是给珠锦这边加了一点筹码,具体如何,依然需要细细考量。

倒不是乾隆对珠锦不好,正因为他们父女两个感情深厚,乾隆才要好好想一想,免得等珠锦长大了,跟他父女离了心。

与珠锦的学业比起来,李侍尧的案子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证据确凿,无论是处死也好,从宽也好,只要找个不受人诟病的理由就行。

“李侍尧世代为大清做事,其人也是能力可嘉,做出这样的事情,固然人品不佳,但也是有能之人,比朝中其他官员好多了。汗阿玛以为,该如何处置他?”

雍正是个完美主义者,眼睛里容不得沙子。如果是他当政,朝中官员胆敢在他眼皮子底下犯错,年羹尧和隆科多就是下场。

李侍尧贪污一事证据确凿,牵连出的官员也非常多,没有被人诬陷的可能。雍正果断道:“连李侍尧都贪污,你手下的官员,还需彻底整治一番才是。康熙晚年的吏治,你也清楚是什么样子,宽仁是好事,切莫助长了不良风气。”

他上位后,一直在忙着整顿吏治,得罪的臣子数不胜数,好不容易给乾隆留下了良好的朝中环境,又被他搞成了这样。幸而国土成平,没有什么大事发生,现在开始改正还来得及,否则还真不知道弘历会给下一任皇帝留下什么。

雍正道:“朕知道你看好李侍尧,想来其他人也都清楚。不如杀鸡儆猴,狠狠地惩治了他,其余从犯也不要放过,让官员们都看看,贪污的下场,看谁还敢知法犯法!”

“汗阿玛……”

乾隆不想杀李侍尧,他没能从福康安那里拿到台阶,就过来找雍正了,还以为雍正会念在李侍尧一家世代为大清做事格外开恩,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雍正看出他的不情愿,皱了皱眉,明显不悦,“弘历,朕知你素来都是向圣祖皇帝看齐,可也不能忘记,圣祖也是人,他也会犯错。吏治宽松的后果,莫非你都忘记了吗?”

当爹的都因为工作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做儿子的就不能长点记性。

乾隆确实忘记了,五十年的光阴,封尘了许多记忆。他年迈体衰,记忆衰退,就算是新进发生的事情,他也记得不太清楚了。

经过雍正这么一提醒,过往的见闻再次浮现在眼前。

珠锦也跟着劝了一下,“圣祖皇帝是千古明君,汗阿玛学习他的好处,改正他的坏处,就是比他还要厉害的君主了!”

比康熙更加圣明……

弘历年幼时养在王府,哪怕是康熙的亲孙子,也鲜少有机会进宫面圣。他只知道皇玛法的排场很大,所有人都不敢忤逆他,就算是素来冷酷的汗阿玛,也要看他的脸色做事。

康熙在乾隆心里,是个难以逾越的存在。

后来被康熙看中,接到了皇宫里,乾隆与爷爷慢慢熟悉起来,又见识到了爷爷英明从容的一面。康熙教了他很多,乾隆学的越多,就越觉得康熙厉害。

哪怕他自己也做出了很多功绩,年纪也可以与康熙比肩,乾隆依然觉得,康熙是个难以逾越的存在。

他从不敢想,自己可以超过康熙。

珠锦的话重重地砸在乾隆年迈的心上,为那颗衰老的心,注入了活力,让他有了些许干劲。

乾隆浑浊的目光变得锐利,他笑着看向珠锦,“十格儿,你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