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晓岚自从被乾隆喊过去谈话之后,
老是神思不属的。
刘墉跟他关系不错,他俩一个擅长书法,一个爱读书,
年纪相仿又同朝为官,
而且都有收藏砚台的爱好,经常为了一只砚台闹得面红耳赤,也经常互相赠送对方砚台,
一来二往地就熟悉了。
“老纪,被皇上训了?“刘墉笑着来到他身边坐下。
刘墉个子很高,
人瘦瘦的,
跟胖胖的纪晓岚坐在一起对比很鲜明,偏偏他们两个人就成了好朋友。
纪晓岚拿出烟袋,点燃烟丝,深深吸了一口,
含混道:“你别说,
不止没挨训,
反而得了赏。就是还不知道赏些什么,
让人总惦记着。”
“这是好事儿啊。怎么还愁眉不展的?”
纪晓岚苦笑,
这事儿他也不敢随意往外说,只能对刘墉说:“等回京之后您就知道了。”
纪晓岚把郁闷藏得很好,
其余官员们,除了和珅,
没有一个人发觉。
和珅与纪晓岚交情不深,
理应看不出纪晓岚的情绪。
但是他太了解乾隆了,乾隆每一个举动下的意思,他都仔细思考过。他十九岁的时候就补缺成了粘杆处侍卫,二十三岁做乾隆的仪仗队随从,
同时管理布库,从此一路高升,二十九岁就做了御前大臣。
他的升任绝非偶然,也并非凭着这张英俊的脸,还有肚子里的学问。和珅心里清楚得很,他能升官这么快,全赖于他猜中了乾隆的心思,把人伺候的舒坦了。
乾隆想什么,他就该做什么。乾隆说出口的,他得不止得做到,还得做的更好。乾隆没讲出来的,他也得做,这样才能哄得主子高兴。
十七阿哥的事儿这么轻飘飘地放下了,谁也没再提,从前一直闹腾的十七阿哥,最近几日也歇了火儿,安分得很。
这里面绝对有猫腻。
乾隆没想着告诉他,肯定有他自己的考量,但是和珅不能不知道。他得先知道了前因后果,才能保全自身,进而为皇上分忧。
于是和珅就过来找纪晓岚了。
同僚之间互相透露点信息很正常,前不久他还跟伊江阿说过皇上的心情,几位大人也都在旁边听着。得了他的情,难道还能厚着脸皮不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