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页

壤土 琥玉 836 字 2022-10-16

加入肥料的土壤明显比开始要更加松软肥沃,我按照在自己世界里学到种植正宗土豆的经验,把几枚“土豆”按照芽点切成块,分别种到土壤里。

我见过村里人种“土豆”,他们在地里放的是去年收获里个头比较小、不好吃的,而且是整个埋进去,我希望我把“土豆”切块以后也能种出来,这样我就不用浪费太多粮食。

我是很幸运的,别人家田地里绿油油的苗冒头之后没两天,我的田地里也冒出了一颗颗嫩苗,看着可爱极了。

我很小心地为我的小小田地扎了木棍围栏,每天都去拔草,看到那块土地干了就不厌其烦用木碗从河边舀水挨个给小苗们灌溉,它们长得又肥又壮,甚至引得村里其他人有事没事跑过来看,一边看还一边交流。

村里的人种“土豆”时其实跟我差不多,虽然他们没有“肥料”的概念,但对于除草、捉虫还有浇水都是知道的,只不过他们普遍懒散,田地里的作物种下以后七八天才过去看一眼,有杂草长得太夸张才会弯腰扯两下,而天旱秧苗无精打采的时候压根不管,因为“土豆”非常耐旱,两个月不下雨也能生长得非常好,甚至有人说浇水太多会让“土豆”太大太多水份,难吃、还容易烂、不好储存。

多数人对于我花那么多心思照顾一小片“土豆”地都不看好,在他们看来“土豆”只要找个地方随便一埋,哪怕完全不管,秋冬也照样能从底下挖出许多块根,完全没有必要那样照顾。他们说村子后头的山里有几个小山谷,山谷间的洼地里成片生长着“土豆”,里面的“土豆”多得挖都挖不完,村里人家家吃土豆,自己种土豆的才三四家,就是因为大部分土豆都是从外头挖回来的。

这消息我完全没听过,我以前也好奇,就村子里外那不算大的田地是怎么养活一村人,让他们粮食这么充足,能没有任何负担去施舍我这样一个外人足够食物,活过漫长的冬天。

当然了,进一步了解之后我才明白,村后山谷里的作物属于“神”的馈赠,只有村子的一份子才有资格在秋天去挖掘,而我这种连“祭神”都没资格的外来户不光不能去,如果偷偷去挖“土豆”还会被抓起来处死。

好吧,所以这么看来我自己种“土豆”还挺明智的,起码如果照顾得足够好,说不定就够我吃上不少时间。

天气逐渐炎热,山顶上的积雪继续融化,村前河流的气势虽然没有初春那么夸张,但也相当狂暴,根本没法渡过。

好消息是水位稍微下降以后裸露出了大量新石头,这些石头棱角稍微被磨钝了一些,但大致的形状还非常不规则,非常适合堆砌。

我前段时间对小窝棚的改造才完成不久,不想立即开始新一波修葺,所以接上去年初冬的活计,继续给卢格一家铺设家门口的小平台。

去年铺设的单层石头小平台被踩踏了几个月基本没变形,边角处破损的位置也非常小,沿着去年的石头平面再次将大小不一的石头捡回来拼在上头,日复一日,一个被垫高的平台就出现在了屋前。

漂亮的台子干净整洁,不光在下雨的时候能把水渗下去而丝毫不泥泞,晾晒东西的时候也非常实用,看着也很气派,这让卢格一家非常高兴,甚至准备今年将自己家的房子也重新修葺一番,为了能够配得上这个精巧的石头平台。

我在石头门的两边穿梭,时间就这么飞快的过去了。

我依旧是光着脑袋,因为个子太矮而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我有了新的女同桌,她很开朗,总是喜欢伸手捏我脸,总想让我叫她姐姐,然后看着我脸红生气的样子哈哈笑。

初二下册这一学期时间过得真的非常快,我爸妈收了修自行车的小摊,他们打算改行干点别的,但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所以两个人整天早出晚归,四处寻找机遇。

断了经济来源,他们给的买菜钱变少了,我甚至拿不出足够的钱去买大米跟面粉。

我从门对面带回了许多“土豆”,把它们捣成泥,用水洗出淀粉,再跟晒干的纤维加上砂糖混合着烤成“面包”来当家里的主食,有砂糖调味,黑乎乎的“杂粮面包”味道其实不算差,竟然没有让我爸妈他们起疑,这也让我松了一口气,我以前可从没想过我会在自己的世界里饿肚子,穷困到要从对面世界带“土豆”回来吃。

依靠对面世界种东西的经验,我去外头捡了些泡沫盒回家,在里头装上土,拌上问同学讨来的发酵鸡粪在里头种蒜苗、萝卜跟小白菜。

我爸妈他们找工作很辛苦,他俩带着硬邦邦的黑面包夹炒蒜苗三明治出门,在风沙里回家,垂头丧气喝清汤寡水的稀饭,吃酸涩里带着丝丝甜味的黑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