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青铜时代的曙光来了!

虽说铜矿一般会伴生锡矿,但幸运女神不可能一直眷顾着他,能在穿越后一个月内找到一处矿脉就是莫大的幸运了。

脑子在动,手上的活也一刻不停。

炉基是用泥砖铺就的,一直快到与地面平齐的位置,顾国才用上陶土砖,而在炉基的外围,则压紧一层草木灰,防止湿气从炉基进入熔炉底部。

最重要的是炉缸,顾国垒了四层陶土砖,虽然性能比不上用高岭土烧制的耐火砖,但完全能够应付炼铜那只有一千度出头的温度。

炉缸主要用于储存熔炼时产生的溶液,也是铜液和矿渣分离的地方。

内壁主要有四层,顾国前世也只是大致看过几眼其中的内容。

由于年代久远,图书的配图比较粗糙,他只记得外层是黄泥和食盐混合的填充物,最内层则是炭灰和泥浆的混合物,用来防止铜水冻结的。

中间的两层,顾国只能靠猜了,他索性就用陶土混合泥炭填充,可以加强炉壁的耐高温性能。

在炉缸底部,则需要开一个出铜口,在上方的位置,再开一个出炉渣的口子,由于铜水的比重要比炉渣大,烧制的时候两者的关系就像水和油,一个在下一个在上。

至于炉渣的处理,先前在造肥皂的时候就搞来了许多石灰石,石灰石可以降低炉渣的熔点,融化的炉渣才能顺利从炉缸内排出,不至于变成一次性的铜窑。

在垒砌的过程中,顾国让烧陶经验丰富的红梅等人,烧制了一个横截面像中空漏斗的陶器,上部插着一个长得像皮橛子的拉手。

皮橛子的大头位置使用兽皮蒙着的,气密性肯定不如橡胶,不过现在顾国也不奢求太多。这个鼓风机他拉了几下,出风量还挺大,只不过兽皮容易磨损,可能烧个几炉子的铜就需要更换。

顾国和桦等十多个人忙前忙后,花费了五天时间才将一人多高的炉子给垒砌出来,此时已过冬至,日晷上的影子开始往下移了。

雪仍没有停下来的趋势,鹅毛大的雪花从天空飘荡下来,在刚建好的铜窑上扎稳脚跟。

现在这气温,顾国不确定对炼铜有无影响,索性先试制一炉,让族人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炼铜术。

他用木棍在泥地上盘算起炼铜所需的人员,除去矿石的开采和休息问题,让熔炉运转起来至少需要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