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页

徐文满心遗憾,心想我可以给你微信,咱们转账行不行!

两个“城堡”好大一笔钱,能够他好久的吃喝了。

第8章

徐文七年前进入学校的时候,杜弘然刚刚结束博后出站,归国进入顶级学校。在徐文眼中,杜弘然为他示范了“成功”的样子。从十八岁看到这个男人,一点一滴,他塑造了徐文对未来的期待。

这些年,杜弘然发论文、写专利,成为正教授、专业领军人,还建立了现在的公司。什么事都没落下,名利双收。

徐文高中毕业来到大城市,看到的第一个人便是杜弘然。自此,眼里只有他一个,甘愿追随。

杜弘然对技术的敏感度让人叹为观止,对商业前景的思索也让人惊叹佩服。

办公室里的师兄弟都对杜弘然敬佩有加,说起杜老师的故事更是滔滔不绝,其中不乏绘声绘色的演绎,有模有样的描述。

杜弘然早年认识了公司合伙人,一位以互联网公司起家的年轻企业家。两人以校企合作方式开始第一次“蜜月行”,没想到一见如故,生意越做越大,最终成立了现在的公司——然讯,主要经营语音处理行业的技术裂变及延伸产品。

公司结构相对扁平,技术部分依托于学校和教研室,而上游与下游则被合伙人安排的妥妥当当。杜弘然只负责用手里的算法和专利变成软硬件产品,怎么买,怎么卖,怎么合作,怎么宣传,这些都由合伙人处理。

杜弘然归国时,瞄准了语音算法和设备在互联网以及移动端的应用潜能。借着这些年国内手机设备的发展,热钱涌入人工智能行业,“然讯”这两个字名不见经传,可印着他们商标的算法芯片却满地都是。

躲不开,避不掉。

说白了,整个商业模式是躺着收钱,一本万利。

杜弘然为徐文安排工作,直接将人插在了于彻的身边。

于彻没有异议,连点惊讶都瞧不见,点点头就给徐文安排细节了,“工作有调动是好事,不枉你跟我打听杜老师喜欢吃什么。

徐文有点不好意思,低下头笑了笑,没吭声。他与于师兄关系不错,是老乡,当年读书的时候就认识了。徐文这几年一直受到于彻的指点,受益良多。虽然徐文很少提到父母,可于彻知道他生活节俭总是把钱寄给家里,是个好孩子。因此于彻也愿意帮他,权当照顾一个聪明的后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