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甘若山见他没动静,眉头一皱,再开嗓,已是怒吼。

“胡九彰!还愣着干什么!”

在甘若山的怒吼声中,不远处,出来战鼓阵阵,城中望楼的传信兵,正通过鼓声向阵前的将士们传递消息。

唐军的每一支军队,都有自己特定的鼓声暗语和旗语,为了起到保密作用,这种暗语通常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改换一遍。但毋庸置疑,每一个唐军将士对于鼓声都是格外敏感的,因为战鼓通常就意味着敌情,而敌情则意味着生死。

胡九彰没听着甘若山的大吼,却被幽幽传来的鼓声给震得一激灵,他手下意识的往横刀上一搭,睁眼时,正对上甘若山面容。

“胡九彰!你在这儿睡什么觉,快跟我走!”

胡九彰也是一愣,他反应了好一阵儿,才明白甘若山的意思,这便迈开步子,紧随着甘若山朝城楼方向奔去。

居然开战了!

胡九彰睡意未退,但那股子才退去不久的机警,又随之涌上心头。他的速度显然跟不上腿脚健全的甘若山,没跑几步就被甩在身后。

想他原本是有个手杖的,但自打在路上遇着避难的饥民,胡九彰就不再拄杖。一是为了摆出个体格健全的架子,吓退一些图谋不轨的饥民,二嘛,他也是想尽快适应没有拐杖的日子。毕竟军中不收残疾,李慕云既然想用投军这条路来敲开入仕的大门,胡九彰如何也会帮他到底。

但这时,他腿上的旧疾,已然在这几步路中暴露无疑。

甘若山接连催促他几次,可胡九彰拼尽了全力,也实在跑不出双腿健全时的速度。他只能咬牙忍着痛,不顾一切的往前迈步子。

终于跑到了地方,城楼上已经传来厮杀声。胡九彰被这声音激得周身一震,他纵然再困倦,也不敢在这种时候松懈半分。甘若山对他的态度显然愈发不耐,但胡九彰这时也无从辩白了。的确是他先打的瞌睡,也的确是他拖慢了甘若山的速度,导致两人用了一倍与旁人的时间,才跑到地方。

“胡九彰,第一队在这儿!你过来!”

甘若山的这一声吆喝,是一点面子也没给。胡九彰只得沉着一张脸按照甘若山指的位置跑过去站好,不单他这一队的十个兄弟,几乎整个旅都看着他从后一路跑向前。他身上虽然穿着北庭军的轻甲,但这时反倒是这身军衣,让他面上始终滚烫,只觉得身边这一百多人笑的不是他,而是他身上的这套军装。

“这小子哪儿的啊?”

“西北的吧?怎么还瘸啊?诶,你看甘旅帅那模样,这小子往后可难混了。”

待他归队站好,甘若山虽仍是一脸怒容,但嘴角不知不觉间已经微微上扬。他朝着以胡九彰为首的这百人方阵扫了眼,再开口,声音颇显悠扬。

“这位胡九彰,以后就是你们第一队的队长,他是北庭军的老兵,在西北还打过五年仗呢!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去问他。”

他这话不说倒好,这么一说,周围听着的人都把目光往胡九彰脸上打,片刻,人丛中已经传出阵阵议论声。胡九彰这辈子就没有这么窘迫过,他恨不得直接找个地缝,钻进去得了。

潼关关隘上是不足一里长的石城墙,城头上正在抵御叛军的,是大约三个团的兵力,不大的地方,已然被挤得满满当当。而胡九彰所在的步兵团,则正等在上城与阵前军团替换位置的,他们后面还有军团陆陆续续的赶到,其中不乏骑兵、弓兵,俨然是一派时刻准备着开关迎敌的阵仗。

胡九彰站在原处一连深吸了几口气,只瞧着面前一尺来宽的空地,努力调整着自己的情绪。

他着实没想到,居然这么快,就要与敌军短兵相接。虽然守城战,他有经验,但上了战场意味着什么,他心里再清楚不过。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兵,赢了,他可能会死;输了,他更可能会死。对死亡的恐惧,无论经历过多少遍,都难以尽数消除,唯有将注意力集中到战斗上,靠着那一腔热血奋勇向前。

城头上的喊杀声不绝于耳,胡九彰的心情也逐渐从一开始的羞愧窘迫,慢慢转变成了临到阵前的专注。他本想趁着这出战前的短暂时间里,与队中诸人相熟一二。怎知他目光朝着周围人面上一扫,迎来的竟是几张嬉笑面孔。

胡九彰不禁愣住了。他甚至不顾上窘迫,眉心只片刻就皱出了几道褶痕来。

这些人哪里有半点要上城应战的架势?临到阵前居然还笑得出来,当打仗是出门郊游吗?

胡九彰已然不知该如何应对了,他这才意识到,之前甘若山说得毫无经验,都意味着什么。新兵本不可怕,只要肯练,新兵总能慢慢磨成老兵的。最可怕的是,明明入了军,却没有当兵的自觉。他们到底为什么能这样放松?城头上的喊杀声都已经近在耳边,这些人居然还有工夫嘲笑同袍?

倘若换在北庭,胡九彰怕是早要发作了。但如今他站在队长的位置上,愣是青黑着一张脸,半个字也吐不出来。

这些兵就是在嘲笑他本人啊。

胡九彰长叹出一口气,只得先将注意力带回自己身上,他想,至少这一战,务必得保证自己全身而归。

他在心里静听着城楼上的鼓声,战鼓由急促逐渐放缓,不一会儿,鼓声竟然息了,城头上的喊杀声也渐渐平息下来。

没一会儿,只见甘若山不紧不慢的从队伍前端悠然而来。

“回吧回吧,只是佯攻,敌军已经退了,都给我回校场继续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