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如今却发现,他们之前的经济模式根本跟不上时代了,更加先进的工具让他们只需要雇佣少量的佃户就能解决问题,而粮食在天南却变得不值钱了,也就是说,他们需要将人力还有财富转移到工业上头,才能够保证自己不掉队。

看着段思平将一些道路的建设承包权转移给了外来的商人,一些原本手里头攥了不少资本的贵族也蠢蠢欲动起来,他们有人有钱,因为不了解情况,结果就眼睁睁地看着好事落到外人手里了,一个个都跑去找段思平,也要求相同的待遇。

段思平对此乐见其成,段思瑾之前就跟他说过,财富流通起来才是财富,被藏在地窖里头压根一文不值,如今,大理的经济就在这番动作之下变得活跃了起来。各个部族的头人对于下头的族人控制力也减少了,这也是难免的事情,原本因为环境恶劣,他们不得不分工协作,有人种植,有人采集,有人狩猎等,才能维持生活,而如今,先进的耕作技术和更加高产的粮种让他们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在获取食物上,段思瑾之前还结合了上一世的经验,搞出了几种适合养殖的家禽家畜,这些再经过一系列的培养,就能做到养殖周期短,成活率高,也就省得大家冒着危险进入山林狩猎,如此一来,食物已经不成问题了,大家自然需要更多的消费需求。

各个部族自个生产出来的东西不稀罕,但是各个部族不可能什么都能自家生产,而且,其实还是有许多东西,还是没有的,因此,这就需要交易,以物易物实在是太不方便,横竖大理不缺矿产,段思平已经开始铸币,逐步取代了原本市场上的各种一般等价物。

大理铸造的货币主要是铜币和银币,也有少部分金币,普通人家生活,铜币就足够了。段思瑾调配出来的合金比例,确保铜币的光泽,耐磨损,还有强韧度的情况下,还提高了熔点,又降低了不少成本,主要是制作成本,直接通过水力进行冲压塑形,这让即便有人想要通过融化铜币制作铜器也变得没有太多利益可图。为了方便携带,这些铜币与中原一样,依旧是外圆内方,这样也省了不少不少材料。

因此,如今世面上头,大理的铜币购买力还是很强的,即便是其他地方来的商人,也更加认可这样的铜币,看起来光泽度高,又不容易锈蚀,还不像是中原那些滥发的铜币一样,里头加了太多的锡,稍微一摔就碎掉了。

出来的那些部族,一下子就发现,自个也需要足够的货币,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好,因此,自然不能安心留在部族里头搞生产,他们很乐意去作坊里头做工,一些当初跟着段思瑾教出来的那些学生,上过一些扫盲课,懂得一点算术的人甚至开始自个学着做生意了。

人心不古就是如此,人人都有私心的情况下,部族的头人首领也就很难约束下头的族人了,而且,他们其实也被山下的花花世界给迷住了,原本这些部族的头人首领顶多就是比别人多分一点物资,实际上生活品质上头并没有多少优势,而如今呢,他们可以住大房子,乘坐舒适的马车,有丫鬟仆役伺候,可以说,一些自制力不足的人,简直是迅速堕落了下去。

段思平对此心知肚明,甚至是乐见其成,当部族的那些头人首领失去了原本的统治力与号召力,那么,段思平才能更好地影响那些年轻人,他们可以更快地汉化,融入到段思平制定的秩序中,回头等他们走出去,只怕中原的汉人也看不出来,这些人跟他们有什么区别了。至于各族的什么传统之类的,以段思平的想法,也没过多保留的必要。

当然,也有不少眼光长远的人看到了段思平的政策对各族的影响力,但是大家没站到这个高度上,对此压根没什么想法,这些人本来就是走出来的精英阶层,他们本身便是得利者,如果说,他们以前需要让底层愈发愚昧,才能顺从他们的意志的话,现在他们发现,如果以利益相诱,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以前的时候,总共利益只有10,他们得了九成九,也就是这么多,还得冒着下层哗变的风险。而如今呢,利益起码已经上涨到了一百,他们哪怕分享出两三成的利益,也能得到七八十,只要不是傻瓜,都知道该如何选择,因此,看着原本的亲戚醉生梦死,一个个都默不作声。

而那一边,段思平派出去的使团已经大张旗鼓到了洛阳。

第77章

此时正是长兴年间,其实这会儿真正的大唐早就已经亡了,李存勖根本都算不上是以前大唐的宗室,原本就是沙陀人,不过,他祖父那一辈因功得了大唐的赐姓,做了河东节度使,还被册封为晋王,后来又有人一番附会。因此,称帝之后,追封了祖父为皇帝,将其与唐代的几个皇帝并列为宗庙,沿袭了大唐的国号,意思是承继了大唐的事业。

大理这会儿跑过来朝贡,对于朝廷来说,已经算是一剂强心针了。此时在位的皇帝还是李嗣源,李嗣源还算是个能干的皇帝,可惜的是,再能干也没多大用处,李存勖给他留下来的就是个烂摊子,藩镇林立,又有诸多小国环绕,李嗣源本事再大,也是施展不开。

李存勖这个大唐在许多人眼中是不认的,或者说,在更多的人眼里,从朱温篡唐开始,在天下人眼中,大唐就已经亡了,李存勖建立的这个所谓的唐朝,对于大家来说,就是个弥天大谎。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大唐的属国,有几个闲着没事干,跑过来朝贡呢,说不定得不到什么好处不说,还得恶了其他藩镇和国家,到时候又是麻烦。

大理这边可管不了这么多,其实真正跟大理接壤的还有马家建立的楚国呢,就在荆襄之地,但是,大理还是认大唐的旗子,还拿出来当年大唐皇帝册封南诏的诏书出来。

其实,大家都是在碰瓷,李存勖碰瓷大唐,段思平也就当真了,我们乡下人,也搞不懂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我就认大唐姓李,我们南诏原本就是大唐册封的,所以,现在,我们还只认李家人!横竖大家都只要一个能够证明自个统治合法性的证明而已。大理又不比其他地方,想要进攻大理,需要付出的代价可是很大的。大理一方面要显示一下自个的存在感,另一方面,也要显示一下自家的实力,好能够吸引一些人才,因此,摆出的阵仗也比较大,这自然叫大唐那边觉得给足了自家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