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页

“对,咱们很能吃苦,对吃的住的也没要求,只要有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就行了。”另一个也急迫地说道。

庞勇看着他们渴盼的眼神,还有打了好几个补丁的背心,心里有些怜悯,可店里的事不是他一个人做主,叶蔓的话语权更重,他下意识地望向叶蔓。

几个年轻男人察觉到他的眼神,扭头眼巴巴地瞅着叶蔓:“老板,咱们有使不完的力气,什么活儿都能干,一天钱一天就行,你就收留咱们吧。”

叶蔓看到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就是想留下,心里也不是不触动,八十年代工人的日子还不错,虽然也有下岗破产的风潮,但毕竟这个浪潮还没席卷全国,这仍是一份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前程。但农民就不一样了,虽然联产责任承包制让农民的日子稍微好过了一些,但人多地少,化肥农药种子都得花钱,每年还要缴纳一笔不菲的农业税,也就是乡下俗称的完粮。

忙忙碌碌一年,农民也就只能混个温饱。要是家里人多的,可能会更困难,这也是后来大规模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的原因,对大部分农民来说,在城里随便找份工作也比回乡下地里刨食强。

同情归同情,但基于现状的考虑,叶蔓还是拒绝了。他们店里只有四个人,而且其中两个是力气比较小的女人,一下子来四个男人,还是不知来历,也不了解人品的,万一对方看到他们店里的收入动了什么歪心思怎么办?虽然这几率不大,但也不能不防。

“咱们店里平时没什么活,目前不需要人,你们留个联系方式吧,如果哪天需要人了,我写信给你们。”叶蔓也没将话说死。

四人很失望,他们进城好几天了,难得碰到出手这么大方,干半天活就给三块钱,还给他们准备茶水、西瓜的老板,可惜对方暂时不要人。他们只好接过纸笔,留了地址。

等人走后,叶蔓将本子递给庞勇:“知道这个地方吗?”

庞勇看了看点头:“奉河市平县孟家村,有这个地,离市里大概二十来公里远。”

这时候看起来远,等三十年后城市大扩张,这地说不定会成为人人羡慕的拆迁户。叶蔓将本子收了起来:“先留着吧,回头若是有需要工人的时候也可以联系他们,这几个干活还可以。”

庞勇点头答应,他也是这个意思。

当天太晚,第二天才有空收拾店里的这堆箱子。

忙活完后,日子又恢复成了往日那样,四个人守着店,有客人来就忙碌一些,没客人就喝茶聊天看报。

如此过了两日,这天,叶蔓忽然将庞勇叫到了办公室:“庞哥,我有个计划要跟你商量,这是我这两天拟的计划书粗稿,你看怎么样?”

“我说你这几天闷在办公室里做什么呢,原来是忙活这个啊。”庞勇接过计划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标题,“老客户激励计划”,下面条例清晰地罗列出了好几条。

叶蔓做这个计划的目的是想让现有的客户来给他们店做宣传,帮助他们打开销路,扩展更宽广的市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们几个人再怎么忙活,所能涉及的范围都有限,如今市面上出现了跟风者和竞争者,所以他们要加快扩张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