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页

有个当朝首辅的亲爹,就算他每日只来刑部衙门点个卯,该有的功劳也不会少了他一分,何必费这功夫?

独孤默充耳不闻,每日连轴转,身边的护卫长随们也比旁人的仆从要辛苦不少,好在他出手大方,月银也是双倍,瞧着清冷不好说话,实则并不会随意苛责或者拿随从撒气,跟着他倒也不错。

第二年,他破了刑部两件多年悬案还升了职,不少人觉得他也该放缓脚步了,该表现的也表现过了,众人现在提起他都对他的办事能力颇为认可,不会再认为他是借着父荫来刑部混日子。再说……他这么勤奋,岂不衬得同僚于公事很懈怠?

于是一帮同僚轮着班约他出去喝酒听戏,均被他以“公事繁忙”为由婉拒了,令一众同僚很是郁闷——大家同在刑部,感情就忙您一个人了?

搞得大家与他好像不在同一个衙门一样,于是有人在背后难免抱怨他的勤奋。

第三年,独孤默继续升职,忙碌的状况有增无减,并且也隐隐让刑部不少人产生了危机——活都让你一人干了,阁老大人知道了会不会觉得我们都很没用?

除了那些混日子的老油子,刑部许多官员开始对公事上心,主动抢着干活了,也绝了请独孤默出去玩乐的心思,反而更多的开始找他讨论案情,以及自己在审案之时遇到的难解之处,甚至有律法不明之处向他请教。

深入接触之后,众人这才发现,所有的律法条文在独孤默这里都是张口就来,不但能背的一字不差,在审案之时还能运用自如,且他还向皇帝谏言修改补充《大渊律》里疏漏及不合理之处。

皇帝准了他的奏折,并批准他参与修订《大渊律》,以他的年纪,足见其才干。

此后,独孤默在刑部衙门就是一部行走的《大渊律》,同僚将他从独孤阁老的荣光里剥离出来,对他敬佩有加。连刑部尚书田滨也与旁人感叹道:“自从独孤默来了刑部,倒是带动了大家的干劲,如今也不愁大家偷懒不干活了。”

刑部衙门的同僚们对他升官的速度都很是认同,哪怕官场上积年的老油子子见过了他的勤奋,都不免要后悔自己多年四处钻营却不肯踏实做事,否则说不定自己也早升官了。

也有别的衙门官员对独孤默飞速升官私下有些小意见,私下与友人聚会灌了黄汤也会发牢骚:“我若是有独孤阁老那样的亲爹,恐怕也早就升官了。”不幸遇上刑部官员,被对方好一顿嘲讽:“你就算有十个独孤阁老那样的亲爹,恐怕升官的速度也比不上独孤侍郎。你在外面喝酒的功夫,独孤侍郎在衙门看卷宗;你回家抱着娇妻美妾上床睡觉的时候,独孤侍郎还在审犯人;你睡着了独孤侍郎还在忙,你醒来独孤侍郎早起来去忙公务了,谁跟你似的整日不想着做事,只想着拍马钻营?”

那名官员恼羞成怒,酒意上头说话也更加没有遮拦:“你不过就是跟独孤默同在刑部,想着为他说好话,好巴结上了独孤阁老升官而已,你得意什么?”

如果说相识之初,这名刑部官员还有过这种小心思,但数年相处反而看清了独孤默的为人,他的官职都是靠自己的聪明才干得来的。

刑部官员鄙视道:“夏虫不可语冰!你这种人懂什么?我还要赶着回去审犯人,懒得跟你多说。”

京里派系复杂林立,皇子宗亲、勋贵外戚、朝廷重臣,哪一个身后不是站着面目模糊的官员?大家同在名利场,谁也不见得比谁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