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页

与其等到十年后改变,不如从现在开始改变,她现在还年轻,手脚灵活,脑子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杨红现在之所以没法脱离柯家和娘家,就是因为无论是在娘家还是在婆家,她都没有继承权,没有安身立命的房子。

不破不立,用迟早会被淘汰的工作换一个能栖身的房子,再出去找零工或者自己支个小店做生意,只要勤劳,总是能混口饭吃,总比一直被柯家人压榨,被娘家人吸血强。而且在这个遍地是黄金的年代,只要肯干,肯动脑子,发家致富不是梦。

但这条路注定很难走,因为这样一来几乎是要与娘家婆家撕破脸,对于杨红这样老实、孝顺、传统的女人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沈容也不确定她能不能坚持下去,所以先说了第一个主意。

沈容转过头,朝她努了努嘴:“看到了吧,学校外面已经开了许多小饭馆,还有租不起店的就摆个小摊,卖些包子、粽子、煮鸡蛋之类的,别看他们都是小本买卖,做得好吃卫生,支个摊子,一天赚一二十块的纯利润不是问题。”

学校里开饭一向比较早,这个时候正巧是饭点,三三两两的学生出来在外面打牙祭,因为食堂里的大锅饭味道实在是不咋样。经济条件宽裕的学生,时不时地会出来在外面吃,而且外面的很多摊贩只要钱,不要票。

杨红循着沈容的视线望过去,果然,这些小摊贩的生意都很好,不过现在学校周围的摊贩不少了,以后的竞争恐怕会更激烈。

沈容笑着给杨红启发:“这卖吃的只是一方面,还有穿的,用的,都出现了不少个体户。沿海有些开放得比较早的地方,建了不少工厂,咱们这边稀罕的有些东西,在沿海满大街都是,从那边进货回来卖,一样可以赚钱。资金多就开店,资金少,就慢慢来,旁的不提,就是女孩子的头花头绳,只要款式好看、颜色漂亮、质量好,摆个地摊也一样会有很多女孩子喜欢。”

供销社,国有的百货大楼,东西贵,需要票,而且很多售货员眼睛长在额头上,趾高气扬的,如果外面有了可取代的东西,谁还去受他们的气。这也是私营小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杨红看着马路对面生意红火的小店,想着沈容描绘的这幅蓝图,非常心动。但她本质上不是一个很强势,很果断的人,还是有些犹豫不决:“我再想想。”

“无论是离婚,还是卖掉工作,这都是人生中极为重大的事情,你好好想想吧,想清楚了再做决定。”沈容表示理解。这是杨红的人生,谁都不能给她做决定,顶多给个建议。

不过离婚卖工作这个办法是自己给她出的,如果她真这么做,摆脱了婆家娘家,有困难沈容也不介意拉她一把。

杨红看沈容说得诚恳,感激地对沈容说:“谢谢你。”

沈容看了一眼天色,对她说:“回去吧,天要黑了,晚上走夜路,会吓到孩子的。”

杨红抱着孩子,满腹心事地回了家。

拥有自己的独立的小房子,再也不用担心哪天会被人扫地出门,对杨红而言,是个非常大的诱惑。可这一切意味着要与自己的前半生割裂开,跟母亲也成仇人,以后再无亲人,她心动却又不敢迈出这一步。

可一回到柯家,那种无所不在的压力和窒息感又朝她袭来。杨红垂下了眼帘,在柯母谩骂和两个女孩子的哇哇大叫中,把女儿放在床上,出门做饭了。

淘米煮饭,洗菜摘菜,她刚把菜丢下锅,柯母就进来了,没事找事:“放那么多油,你一顿就要把家里的油吃光啊?败家娘们,回头没油了,你去找人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