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页

“那就好。”田婶子拍了拍胸口,继续追问:“那你怎么现在回来了?”

吴轩道:“提前回来过年。”

“年货买了没有?大田刚做了一批熏肉,还有一批腊肠,准备在铺子里卖的,你要多少让他给你装——”田婶子朝后院喊道:“大田,快过来,轩小子回来啦——”

“谁?”吴大田扯着大嗓门喊道。

“你这还不到五十,怎么耳朵就不好使了!”田婶子风风火火地站起身往后院走,“我说轩小子从京城回来了!回家过年了!”

田婶子刚打开通往后院的小门,正好和吴大田撞了个正着。

吴大田看到吴轩,刚想像田婶子一样询问情况,就被田婶子一句,“文寿他们在京城挺好的,轩小子是回来过年的。”给堵了回去。

吴轩和吴大田聊起了铺子最近的生意。

吴大田道:“你上次说,盐价还会再降一点,现在果然降了。正赶上年节,我就做了些熏肉腊肠什么的。”

盐价降了,做卤肉熏肉之类的成本也就低了,成本低售价自然也低,常来买东西的客人们看到东西便宜了,也乐意多买一些。

今年过年,铺子的生意比去年更好了,所以吴大田才又添了一些新的东西来卖。

“现在这个价格,应该稳定住了。”吴轩道,“不过,如果把盐场交给我,我能让盐价再降十倍。”

“什么?十倍?”吴大田大吃一惊。现在的盐价是一百二十文一斤,降十倍岂不是十文钱一斤?

“不可能!据说真武年间,盐价最低的时候,也要五十九文钱一斤。”吴大田道。

吴轩道:“现在盐价高,主要是制盐手法的问题。”只要换一种更高效的制盐方法,就能大大降低成本。不过他对现代的晒盐法也只知道一些皮毛,具体还要再研究研究。

吴轩打算等考完会试,亲自找一个盐场看看。距京城最近的昱沽盐场在顾尚书一派的人手里,或许可以找顾瑾托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