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第一百七十七章

王怜花感慨完了,拿着羽箭,回到先前做标记的地方。

这根羽箭形状古怪,箭身中空,似乎填有东西。

王怜花弯弓搭箭,对着天狼星,松开弓弦。

只听得嗖的一声,羽箭直射而出,随即“砰”的一声响,羽箭在空中爆炸,一团烟雾中,隐隐约约有个东西掉了下来。

王怜花追着那东西,赶了过去,就见一片红布,挂在树枝上。

他揭开红布,红布下面没有东西,旁边一根树枝的积雪之中,隐有金光闪过。

他拨开积雪,就见一串金色的铃铛,缠在树枝上。因为树枝上都是积雪,若非这块红布指引,实在难以发现,这里还有一串铃铛。

王怜花拿起铃铛,摇了几下,耳边立时响起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

四下里一片寂静,愈发显得这叮叮当当的声音清脆之极。

王怜花连着摇了十几下,都没发现什么变化,于是收起铃铛,走到旁边的一个灯笼前面,取下灯笼的纸笺,只见上面画了四格小画。

第一格是三个人骑着一种动物,奔向几座房子,他们经过之处,遍地鲜花。房子前面画着一根木棍。这动物有点像驴,有点像马,有点像牛,还有点像羊,总之,是一种体型庞大,四脚着地的动物。

第二格是三个人面露笑容,站在地上,合力扛着一根木棍,面前是一大片墨团,隐隐看出墨团后面,画的是上一格的那几座房子,而房子前面的那根木棍,却已不见踪影,想来那三个人肩上扛着的木棍,就是原先立在房子前面的那根木棍。

第三格是三个人扛着木棍,骑着四足兽赶路,身上穿着厚重的冬衣,天上飘着雪花,他们三人朝着三个方向,其中两人眼中流出面条一样的眼泪,不知因为何事悲伤落泪,另一人面无表情。

第四格是三个人穿着冬衣,扛着木棍,远远走在那三头四足兽身后,头上掉下水珠,大概是汗珠。三头四足兽立在几座房子前面,几个人走出房子,举起双臂,脸上露出笑容。

这是王怜花目前为止,见到的唯一一幅连环画,加上它就在羽箭爆炸的地点附近,想来也是真的线索。

但这四格画,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王怜花正自琢磨,忽听得马蹄声响,一匹马自山下急奔而来。

这匹马虽与树林相距甚远,但一来王怜花内力深厚,百丈内飞花落叶,清晰可闻,二来四下十分安静,一点风吹草动,都格外明显,因此这匹马一奔上山,王怜花就听到了动静。

王怜花心中一动,暗道:“原来是这么回事!”然后从袖中取出铃铛,不断摇晃,发出叮叮当当的脆响。

原来这四幅图,画的是《韩非子》中所载的“桓公伐孤竹”的故事。当时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讨伐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时间间隔太久,竟在归途中迷失了方向。众人正束手无策之际,管仲将几匹老马放开,让它们在前面走,队伍在后面跟着,就找到了道路。

画中的三个人,指的齐桓公、管仲和隰朋。

画中的四足兽,其实是老马。

画中的木棍,其实是一根竹子,代指孤竹国。

第一格画中的几座房子,代指孤竹国的国都。

第二格画中的几座房子,都用墨水涂掉,门前的竹子还被拔掉,代指史书上所载的齐桓公“斩孤竹而南归”。

第三格画中的三个人面朝三个方向,是说众人已经迷失方向。其中两人泪流满面,一人面无表情,则是因为大家都束手无策,只有管仲一人想出法子,这个面无表情的人,就是管仲。

第四格画中的几座房子,指的就是齐国,而从房子里走出来的人,满脸笑容,举起手臂,便是提醒王怜花,这几人是出来迎接齐桓公三人的。

王怜花本来满头雾水,实在没法从贾珂拙劣的画技中,看出他画的到底是什么故事,直到听到马蹄声自山下响起,猜到贾珂的用意,这才将整个故事串了起来。

在叮叮当当的铃铛声中,一匹红色的骏马疾奔上山,直冲到树林之中,停在王怜花面前。

这匹红马的身上配有马鞍,却空无一人。

王怜花跃上马背,摇着铃铛,笑道:“马儿,快带我去找你的主人!”

那匹红马似是听懂了王怜花的话,他一坐稳,便急冲出林,向山后奔去。

行了约莫十三四里,忽听得远处传来隐隐水声,轰隆作响,似是一道极大的瀑布。

山上天气十分寒冷,瀑布湖泊大多已经冻结,这条瀑布竟然没有冻结,附近十有八|九是有火山。

道路两旁都是悬崖峭壁,越来越狭窄,经过一块岩石,一株两人合抱才抱的过来的大树,横在路上,将道路封死。

那匹红马止步不前,去咬旁边的树叶。

王怜花只得跃下红马,跃过大树,顺着山道向前行去。

道路曲曲折折,渐行渐下,瀑布的轰隆之声愈发清晰。

又行一阵,王怜花来到一座山谷,谷中气候温暖,到处都是苍翠的树木,远远瞧见一条白龙似的瀑布,顺着悬崖滚滚而下。

王怜花找不到贾珂,便决定去瀑布旁边看看。

他走进树林,只见林中溪流纵横交错,绕过几棵苍翠的大树,忽见眼前一亮,一盏精致绝伦的粉色荷花灯,正顺着溪流,缓缓而来。

从上面看,烛光是黄色的,从旁边看,烛光是粉色的,烛光摇曳不定,荷花瓣的粉色也随着烛光忽浓忽淡,在静谧的树林之中,犹如一个美丽的梦,随水而来,随水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