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第 125 章

我力能扛鼎 宣蓝田 1916 字 2022-10-07

这两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聪明人,听懂道理后,远比她想得深远,眨眼间思绪就能发散到千行万业去。

唐荼荼没意识到自己再说什么都是赘述,都是多此一举了,可太子还是认真地听完,才笑着颔首:“我知晓了。”

这位已经隐隐握住半个朝堂的储君,拿着这本小册子不忍释卷,徐徐问:“长缜,你可记得前年中秋时,江南巡抚进献给父皇的那盏美人转鹭灯?”

晏少昰:“记得。”

唐荼荼:“那是什么?”

这骤然被别人插话提问的体验,于太子来说颇为新奇,他笑了一笑,温煦道。

“是一盏精妙绝伦的走马灯——灯罩中立一雕金转轮,分作十六棱,每一面皆绘美人图,燃灯之后,火气上升,灯芯自转不休,映入灯屏上,里头

的美人仙鹭图就活了似的,会盈盈起舞。”

唐荼荼肃然起敬:“那可真厉害!”

这跟后世放映机的原理类似,把视觉暂留的理论用到了极致,还不用人力,是自己转的!

她今儿画手术图时没想这么远,只是骤然迸发出的一个念头,这会儿被太子轻轻一点,突然开阔了思路。

唐荼荼立刻意识到:手翻书算什么,放映机只有声光讯号两种,留音播音她不会,播放个图像信号那有什么难的!

何止是手翻书、何止是动图,只要时间和人力足够,她甚至能做出无声电影来!演示个手术流程不在话下!

唐荼荼热血沸腾起来,脑子转得飞快。

太子瞧她一眼,并没有扫兴地提后边。

那美人灯作为一省献上来的中秋贺礼,自然不仅仅是“会动”——江南钟灵毓秀之地,能人巧匠无数,那是合百位书圣、画匠、金银作匠、雕匠、绣娘、灯师……做出来的一盏灯,高一丈,高悬在宫门前都能看得见,十六棱上的画卷精细到了极致,连美人发丝都纤毫毕现。

做废了几十盏,成就这么一盏,可谓汇集百名匠人巧思,再用数百民夫运抵京城。

父皇很少在人前给臣子难堪,何况是江南巡抚这样管着一省军政、民政的封疆大吏,父皇喜笑盈腮地收下了那盏灯。

回头斥了句“奇技淫巧,劳民伤财”,来年那位巡抚就被平调岭南道了。

可什么东西都看怎么用,朱门扔下的酒肉被狗吃了,都是暴殄天物;千金花费拿来做有用的东西,国库也能开个口儿。

太子阖上眼,沉思须臾,道:“上个月,河南上了一道折,献上了一个在苞米吐丝时以人力授粉的法子,说是用此法,苞米结棒多,有点新意。”

“可耗时太久了,等户部下令召集北方各省的农学博士,至河南观测记录,博士再回各地传授给农学院,叫各乡、各县、各村的粮户效仿此法,起码得十年之久。”

“要是换成姑娘这手翻书的法子,印刷成册,只需三月,可传遍中

原大地。”

唐荼荼呆住了,半晌愣愣道:“……我还没想过别的用处。”

她前脚还在为自己后世的知识而沾沾自喜,这会儿,被这地地道道的古人来了个当头棒喝。

唐荼荼猛地意识到一点:放映机和电影出现在19世纪末,手翻书也是同时期出现的,作为演示放映机原理的小道具而出现。

可动图、甚至影像的用处,远远不止是让静态的图变成动画,也不仅仅局限于娱乐。

传媒作为信息的绝佳载体,天生具有跨地域和高速传播的特性。千百行当、天下万民,该学的能学的东西可海了去了!

外科手术、粮食养殖、文化教育、法令下沉……一切晦涩难懂、不方便理解的文字所载,都能飞快扩散,被更多人看见。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别熬夜,可以买了之后第二天早上再看的,毕竟我一个修文狂魔,每回发新章前修三五遍,发出来之后还要再修三五遍,字数就会多出好几百,不修吧我全身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