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了,她每次拿肉过来,赵母经常都会摘些青菜给她拿回去。这种互相往来,百利而无一害的关系,赵静婉还是愿意维持下去的。

次数多了,赵母也不和她客气,笑着接受念叨道:“你这孩子,说了多少回不用拿肉过来,怎么就不听呢?我和你爹不差这点。”

说着又去菜园子摘青菜去了,小胖墩熟门熟路地进屋与壮壮妞妞玩,赵静婉则跟在赵母身后。

赵母一边弯腰摘青菜,一边忍不住唠叨:

“哎,你这二嫂也不是省心的。大家都知道她娘家家境不好,平日里扒拉着家里的东西回娘家,我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看不见。”

又是低叹一句:“结果这几天上门找我借钱,说是她娘家弟弟要去娶亲,没有银两出聘礼。我这自家都还没顾得上,哪里顾得上她家弟弟的婚嫁事。”

“我看啊,这老二不是娶了她李荷花,是娶了整个李家。”

按理说平时她不会在儿媳面前唠叨这些事的,说多了保不准闹矛盾。也是方才心情不好,再加上赵静婉近来时不时刷存在感,她才会这么不避讳。

念叨完她就继续摘菜了,赵静婉猜也能猜到她的弦外之音,像赵二嫂这种事,在这个时代是不能容忍的。

最大的一点是,她所谓的救助娘家,是靠扒拉婆家的东西过去的。倘若是她自己有那能力可以帮扶娘家,以赵家的品性,也不会多说些什么。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赵家二嫂懦弱的性子注定了她深受娘家的控制,倘若她自己不支棱起来,那么旁人也是帮不了她的。

赵静婉不再多想,不想赵母沉浸在方才的怒气中,转移话题聊起小胖墩。她专门挑了一些小胖墩的可爱事件说出来,赵母听得认真。

眼底嘴角的笑容是怎么也掩不住。在孙子辈中,赵母最为疼爱小胖墩。因为他是长孙,更是因为小胖墩最黏赵母,每回软糯地唤“奶奶”时,赵母的心都快软化了。

赵母忘却了老儿媳妇的糟心事,满心只剩下乖孙子一个。

赵静婉捧着青菜归家,她在院门口刚好看到顾大嫂在打络子,征愣一会,蓦然一笑。她寻找了那么久的有缘人,可不就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吗?

她笑着打了声招呼,干脆利落把手中的青菜拿进去放在厨房案板上,又是赶忙出来。顾大嫂还在继续动作着,感受到身边一片阴影,这才抬起头疑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