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页

科举文里做考官 辛宸 1971 字 2022-10-07

朱熹摇摇头,说道:“那倒也未必。我此番前来,正是因为官家下旨要改革科考内容,除四书五经之外,再增加算学律学等学科内容,我等原以为此举实乃舍本逐末,但到云台一行,方知宇宙天下之大,物理之博大精深,岂能再坐井观天?待我回临安之时,必将此间见闻写与《大宋朝闻报》,让天下人都知道云台之光。”

方靖远不是没想过投稿给《大宋朝闻报》,可他的文笔有限,辛大佬又忙于在山东征伐,更何况辛弃疾和他无论从年龄还是在文坛的地位,都远不及朱熹,辛弃疾身上还有着北地归正人的牌子,都不受南方文坛的待见。就算陆游肯开后门给他们过稿,这稿子发出去能不能引起水花和认同,犹未可知。

所以他才一等再等,不断完善着云台书院的各项建设,从观星台、望远镜到最新建成的地球仪,以及工学院的水库模型,医学院的中成药,农学院的新型农具和改良作物……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然后朱熹就来了。

简直就是老天爷,哦不,天子送来的东风,不光能写会算,还懂易经八卦,理学大师,如今还是个刚刚进入政坛,锐气蓬勃,充满理想和斗志的年轻人。

敢想敢做敢说敢写,正是我们需要的人才呐!

“多谢朱兄,那以后给《大宋朝闻报》的稿件,就要有劳朱兄。”方靖远简直求之不得,又忍不住握手答谢,“我一定会为你争取更多稿费,啊不,谈钱太俗,朱兄不如在云台落户,还可以接妻儿过来,方便照顾。当然,若是觉得江北不如江南生活舒适,就当我没说过便可。”

朱熹说道:“原本我也曾以为江北面临金兵铁骑,朝不保夕,可直到进入海州,所见所闻,百姓安居乐业,鳏寡孤独皆有所养,云台书院招生不拘一格,如此繁华盛地,比之江南各州,有过之而无不及。使君既然欢迎,在下自是恭敬不如从命!”

两人对视一眼,都不禁笑起来。先前各自的心思,此刻尽数解开,反倒因意气相投,心生向往,比寻常君子之交,更多几分惺惺相惜。

“若是估算不错,今夜丑时或有流星雨,自东南方而来,朱兄可以观之。”方靖远热情地向他介绍流星雨的由来,还附带了几则传说,朱熹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跟着看看望远镜中的星空,感慨之余,更是觉得自己留下的决定四好不错。

方靖远则顺便教他如何用望远镜调焦,随口告诉他,这望远镜可远望星空,反之还有显微镜,可看到微生之物,哪怕不足发丝的千百分之一,都可在显微镜下显形。

朱熹顿时又来了好奇心,他曾经见过放大镜,可将一物放大数倍,却不曾见过能看到微妙之物的显微镜,光是听听都觉得无比神奇,若不是要等着看今晚的流星雨,他只怕立刻就想拉着方靖远去医学院那边借来看看。

大宋时代的不少读书人都曾经读过医书,所谓“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朱熹也略同一二岐黄之术,得知这显微镜在钱太医手里,立刻就决定明日去医学院拜访。

而此时此刻,当然是看流星雨更重要。

“我亲耳听方元泽说的,今晚有流星雨,错过今天,可不知要等多久呢!”一个熟悉的男子声音从外间传来,方靖远回头望去,却见霍千钧带着霍小小推门而入,迎面看到他们二人,不但没有被抓到的惊诧,反而一脸好奇地望着朱熹,愤愤不平地问道:“方元泽,你居然带别人来看流星,我要告诉阿璃!”

方靖远忍住揍他一顿的冲动,想想岳璃不在身边,自己还真打不过这厮,咬着牙说道:“我早已让人告诉她了。今晚观星台是朱司业登记使用的,你一没预约二没登记,擅自闯入,我还没问你呢,就敢恶人先告状?”

霍千钧讪讪一笑,急忙上前,伸手搂住他的肩膀,笑道:“嘿嘿,咱们兄弟一场,打小什么没见过,你又何必跟我如此计较?小小听说对流星许愿能心愿成真,我这不是为她才赶着时间上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