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翰林 宣翰林编撰顾璋上朝觐见

顾璋使劲儿回忆。

也没回忆起太多有关会试第二场的内容,更别提当初自己是如何作答的了。

“怎么不早点说?”顾璋叹了口气,考完、阅卷、出成绩、殿试、琼林宴……这么一溜烟下来,都过去两个多月了。

如果是考完没多久回忆,他估摸着还能想起来一些。

顾璋跑去找黎川他们打听,几人集思广益,帮他凑了一份会试第二场的试题。

黎川和金瑎在准备朝考,为留在翰林做准备,故而回忆完了试题,就各自回去复习。

余庆年得了探花,与顾璋一样不用参加朝考就能留下,他疑惑:“璋弟回忆这份会试试题作什么?”

“想想看我当初怎么答的,也不知给自己挖了什么坑。”顾璋看完试题,觉得题题都可疑。

这题论述遇到山洪山崩,如何安置百姓。也不知他有没有写超出时代的救援安置、防疫知识、甚至是避免山洪再次发生的长期治理办法。

还有这题有关山匪,他会不会迷糊中写的太过,把当初末世中极为流行的,举基地之力率先围剿丧尸的法子写出来了?

还有这题……

顾璋:“唉——”

余庆年温和地宽慰道:“璋弟无须担忧,即使会试答卷有些疏漏,但如今殿试已过,你我官位已授,已成定局。”

顾璋嘀咕:“我倒是情愿真有疏漏。”而不是现在这种,自己给自己埋了一颗雷,还忘记埋在何处。

不过顾璋也不是吐苦水,需要人一直宽慰的人,他很快就调节好心情,积极的想起办法来。

他得了状元,入了翰林,也不知翰林最大的头头燕先竹有没有办法看到他会试答卷?

燕先竹年事已高,早就不日日上职了,不过隔几天,还是要来一回的。

这天快到午时,燕先竹发现顾璋在门外溜溜达达。

“做了什么亏心事,连我的门都不敢踏进来了?”燕先竹收起桌案上的书册,招呼顾璋进来。

顾璋跑进来,笑眯眯道:“这不是在翰林院里,怕人说您有私心吗?可不能因为我这个芝麻大点的小官,损了您老人家的名声。”

燕先竹收拾桌案的手一顿,见顾璋脸上灿烂的笑容,心中有些狐疑。

小子平日里对他可没笑得这么灿烂过,跟吃了蜜似的,他心中微微警惕起来,嘴里道:“举贤不避亲,你把平日里那股机灵劲儿拿出来办差,办得好,自然无人敢说闲话。”

顾璋顺着杆子往上爬:“那您可得帮帮我,皇上让我好好准备给他办差,说与会试第二场有关,可我都忘了当初如何作答。”

燕先竹先是心惊:“皇上何时见过你,还交给你差事?”

皇帝召见翰林中的学子、侍讲,都会有相关记载,何年何月何日召见了谁。

他作为翰林掌教,这记录册隔几天就会呈上来给他过目。

顾璋将那日琼林宴上的事说了,跟燕先竹告状皇帝话都不说清楚,还让人猜!

顾璋愁眉苦脸道:“我又不敢去问皇上。”

他没好意思说实话,不是怕明盛帝,而是怕说错了话,漏了更多的底。

万一出错了技能牌,那就是白送了。

燕先竹瞧着顾璋耸拉小脸的模样,稀奇道:“你还有怕的时候?”

他还是将这件事放在心上,找人打听起来。

这日,燕先竹两兄弟在院中树下喝茶下棋,他便忍不住提起了这事,笑道:“别看平日里机灵聪慧,还是个没经太多事的孩子,此前你我兄弟还担心他在皇上面前过于放开,没想他也是怕的。”

燕先梅多了解自家小徒弟?他一听就知道不对劲,笑着摇摇头:“兄长你想想,弟弟在信中写过,他儿时屁颠屁颠跑进屋子里来哄我,都是些什么事?”

燕先竹下棋的手一顿。

疏忽了!

那日顾璋表现难得可怜又紧张,他竟一时间没能把他和信中腆着脸哄师父的顽童联系在一起。

“大哥也别太担心,先有个心理准备,届时别被吓着就好。”燕先梅淡定道。

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孩子有动响,后头绝对憋着大招。

燕先梅这些年下来,已经习惯,但凡身边有什么超出常理的事情,往顾璋身上想,一准错不了!

“我还不至于被点小事吓着。”左右不过一个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能办多大的差事?也就翰林那点事。燕先竹好奇道:“子实不担心?可需要大哥让下头照拂一二?”

“别看他皮,做事心里都是有分寸的。”燕先梅想想翰林那些事,笑道:“还真没太大担心,就他那股鬼精鬼精的机灵劲儿,要是真有人能欺负得了他,那我倒要好好瞧瞧,是个什么人才。”

燕府后宅。

燕夫人走进女儿院子,正院没见人,倒是又添置了几样精巧可爱的小摆件。

奶乎乎的木质乳白色幼犬,正睁着水汪汪的狗狗眼,乖巧地趴在进门右手边的矮桌上。

仿佛在等主人回家,见到主人后十分激动又期待地说:“汪汪,主人终于回来啦!”

“汪汪汪,想出去玩,主人带我出去玩汪!”

幼犬脑袋圆乎乎的,被打磨得极为光滑,让人忍不住笑着伸手摸一摸,进屋的心情都变好了。

除了这只新添的乳白色小犬摆件,挂在小门旁的蝴蝶百花风铃,墙上新换的诱人食画册子……无一不让人感觉,房间的主人极为热爱生活。

花了许多心思,将房间的每一处都摆弄成自己最喜欢,最舒服的模样。

这定是个快活透亮,生机勃勃的姑娘。

“芷儿呢?”燕夫人问。

婢女屈膝行礼道:“回夫人的话,小姐在小厨房。”

燕夫人便带着人往小厨房走,越往小厨房走,面色愈发带出几分愁。

燕夫人想想就觉得头疼,两年前她就开始帮女儿寻摸好夫君,可偏偏东挑西挑,愣是没一个合适的。

高嫁是万万不行的,若日后有个什么事,他们燕家只能咬碎了牙和血吞,连帮忙说话都难,他们燕家也不需要牺牲女儿幸福去做这些事。

同等世家的,本就没有太多适龄的公子,要不就是家里人口太复杂,跟入了龙潭虎穴也没差了,婚后没个安宁,要不就是芷儿根本瞧不上。

好不容易寻摸到两个还行的,可她去和人家夫人一见面,就听出了对方隐隐有些瞧不上她家芷儿,说琴棋书画不通也就算了,还喜欢匠人手艺,琢磨厨艺。

婆婆不喜欢,瞧不上,日后日子可怎么过?

燕夫人更愁的是,她家芷儿可比外头隐隐传言更夸张。

不是旁人贵女那般,吩咐下人去做的那种,无论雕刀、纸塑、锅碗瓢盆……都爱亲自动手,而且极为喜欢鼓捣这些,甚至手都不似许多仕家女子般白皙柔嫩。

“芷儿这性子,可如何是好?”

燕夫人身旁的嬷嬷宽慰道:“小姐娇憨可人,性子也是极好的,不过天真烂漫了些,有点自己的爱好,总能找到好夫婿的。”

聊着,一行人就走到小厨房门口。

都还没进门,就听到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就跟快活的小鸟儿似的,好好听得人脸上的愁苦都融化了。

“青荷,这泥好黏呀。”

“你看我做的,是不是和画里的这个烤炉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