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页

下雨天不能出门,杨凡就抽了一本话本,揽着林墨竹半靠在回廊下的摇椅上一起看书。知道林墨竹爱看戏爱听书,杨凡就让人收罗了许多了故事书和话本给他。有空的时候他就陪着林墨竹一起看,两人一边看还一边发表意见。

今天他们看的是一本也不知道从哪里淘到的民间趣事杂说。说的是某地方有个巧妇,有非常出色的手艺,可以制作很多种点心。巧妇的丈夫是懒汉,好吃懒做不事生产。于是巧妇只能抛头露面,每天拿着自己做的点心出去叫卖,以此养家。丈夫却不感激妻子辛苦,反而拿着巧妇赚的钱去找村头的寡妇寻欢作乐。因巧妇嫁入家中三年未生养,丈夫在寡妇怀上孩子后,便想休掉巧妇另娶。

杨凡看到巧妇为了挽回丈夫,居然回娘家借钱给丈夫娶寡妇进门当平妻,而世人皆称赞巧妇贤惠时。实在忍不住吐槽:“这什么破书?”

说着作势想把手里的书给扔了,林墨竹连忙抓住:“别扔,我觉得挺有趣的。”

杨凡惊讶,“有趣?”哪里有趣了?女人软弱,男人可恨,世人愚昧。

“你看这里,说寡妇行为不检,和村中不少男人都有首尾。还有这里,说寡妇怀孕三个月肚子却大如盆,衣服都遮不住。”林墨竹指着书中的几处,继续对杨凡说道:“师傅说过,夫妻多年无子,并不都是妇人之过。”

“还有这里。”说到兴起,林墨竹又翻到一页,接着说:“说巧妇初嫁时,家里还有一个婆母。婆母对她极不好,非打即骂,酷暑让她下地,寒冬让她洗衣。巧妇却非常孝顺,每次卖点心回来都会给婆母带好吃的……还有这里一处,说巧妇这日生意极好卖得百文钱,回家时给婆母带了几个她爱吃的烧饼。婆母带烧饼回屋,晚饭都没出来吃,第二日待巧妇进屋唤她吃饭时才发现她已死了。‘口吐白沫,唇色黑紫,眼耳溢血,死状可怖’,书中说是因她不慈所以遭上天惩罚,可是这分明是中毒后才会有的死亡状态。”

杨凡听林墨竹说的头头是道,翻开书仔细看了他指的几处,发现还真是。果然是他看的不够认真,所以没发现书里有趣的地方吗?还是说他们家的墨竹有不同常人的敏锐触觉,是个当

侦探的料?

【本章 完】

□作者闲话:今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

a:在吗?在吗?

b:不出意料的话,50年内我还是在的。

hahahahaha……笑点低的某漠笑的头都快掉了,哈哈哈哈

:)

第一百一十六章 回京

因为林墨竹,杨凡也发现了书中的趣味,便又继续跟着一起看下去。等这本书看完,天色渐暗,厨房将晚饭也端了上来。

掌厨的是秋月,对杨凡和林墨竹的口味了如指掌,做的几样菜都是他们爱吃的。杨凡净了手上桌,看到桌上的一道菜时,有些惊讶问道:“铁子今天又来了吗?”

秋月点头,回道:“是的,刚下雨那会儿来的,今天抓的这几只黄鳝个头大,我就拿去做了爆炒鳝段。”

说完,顿了片刻,秋月又说了句:“给他钱,他还是不要。”

自从第一天后,这几天下来,几乎每天这个少年都会给厨房送一竹筒的田螺,有时附送一些泥嫩,偶尔还有黄鳝。

听秋月这么说,杨凡就道:“他不要就算了。”他对那孩子的印象不错,既然对方不要钱,那就先观察看看,如果品性不错就带回府里做事。

说完,杨凡接过林墨竹递过来的筷子,伸向了那盘爆炒鳝段。小暑黄鳝赛人参,这个时节的黄鳝肉质肥美,滋补功效最好。不过黄鳝不好抓,田里种着水稻不敢踩进去祸害稻苗,只能在田埂边抓。运气好可以抓到一些,运气不好转悠大半天也不一定能找到一只。

杨凡自己吃了一口,觉得味道不错,就给林墨竹也夹了一筷子,一顿饭两人将一盘黄鳝给分吃干净了。

庄子里的生活悠闲自在,远离了喧嚣的闹市,也脱离了繁重的工作。杨凡和林墨竹在山庄住了大半个月,直到快到了宁王纳侧妃的日子,两人才回到京里。虽说宁王不见得有多高兴要娶小老婆,但是表面上这毕竟是件喜事,杨凡他们还是要回京给宁王庆贺。

此时七月已过,处暑之后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凉爽,中秋即至,夏天总算过去了。

回到府里,林墨竹让人整理庄子里带回来的特产,挑出一部分准备送去宁王府。休息了一日,第二天林墨竹和杨凡一起去了宁王府。巧的是,这天刚好是张家送嫁妆的日子。杨凡他们到王府的时候,院子里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纳侧妃和普通人家纳妾不同。妾室是奴才,纳妾不摆酒席更不会有彩礼、嫁妆。但是亲王侧妃却是可以上皇家玉蝶的,除了亲迎和拜堂其他成亲的流程一个不少。这桩婚事因为是太后赐婚,因此虽是侧妃,却也非常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