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页

三天后,宣城的码头停了一艘两层高的民用商船。这艘船是杨凡早两年买的,一直没机会去更远的地方。一切准备妥当,船在三月初的一天清晨,离开了宣城码头。

清明时节雨纷纷,林墨竹透过窗户望着外面的风景,细雨纷飞,一切看上去都是雾蒙蒙的。青山绿水在朦朦胧胧中若隐若现,仿佛仙境一般,看得人沉醉其中。正看着,一双有力的手伸过来,将他拦腰抱起。

“天冷,不要坐在窗前,吹了风着凉就不好了。”

林墨竹没反抗,只是无奈的喊了句:“杨大哥。”

初春的天气再凉,房间里烧着炭,他身上还裹着厚披风,哪会那么容易着凉?杨凡是关心则乱,自从他落水后刘一正说他身体虚要好好养一养,杨凡就变得特别小心。说了几次,杨凡依旧故我,林墨竹知道他是担心自己,就随他了。

“船工早上抓了一些河鲜,我让秋月中午做几道送来。”杨凡抱着林墨竹走到火盆旁,他自己做到旁边的椅子上,让林墨竹坐在他腿上。

山庄里的两位大丫鬟,春花善针线,秋月善厨艺。跟着纪惜言以及酒楼大厨学了几年,秋月现在的厨艺很不错。这次出行,考虑到行程漫长,杨凡就把春花和秋月两个都带上了。只是没想到春花晕船,一上船就倒下了,幸好有刘一正的药,现在吃了药在床上躺着。庆幸秋月没有一起晕船,不然他们就只能跟着船工吃大锅饭了。

杨凡在抚远县有自己的养殖场,在山庄,平曰里时常也能吃到各种水产品,不过从河里现捞现煮体验还是很新奇。

辣炒河蚌、香穌小河鱼、盐水小河虾,再加上炖的汤汁奶白的杂鱼豆腐汤,几道小菜吃的杨凡和林墨竹唇齿留香,很过痲。

午后雨渐停,林墨竹总算征得杨凡的同意,可以去甲板上走一走。

船行驶在水面上,随着水面波动摇摇晃晃,甲板上的船工却如履平地一般熟练的操作着船帆和船舵。看到杨凡和林墨竹,船工们手上动作没停,笑着和他们问好。“杨老板,杨夫人。”

第一次被人称“杨夫人”,林墨竹虽感到有些羞耻,却没有出言反对这个称呼

两人在甲板上闲逛,林墨竹对周边的风景感兴趣,觉得看到的一切都很新奇。杨凡则是个善谈的,跟几个船工很快就唠嗑开了。

“我那带了几坛子好酒,等下拿给大家伙分分,暖暖身子。”

做船工的,常年在江面上行走,都习惯喝酒驱寒祛湿,所以都练就了好酒量。一听杨凡要送酒,一个个都很高兴,大声道谢。又听杨凡夸赞今天的小河鲜好吃,船老大便直接道:“杨老板和夫人喜欢吃,那简单。等晚上船靠岸停泊的时候,我们扔几个网子下去,明天一早收上来给你们送去。”

他们船上,最不缺的就是这些小河鲜。

“那就谢谢各位了。”

杨凡也没和他们客气,聊了会儿天,他看江面风大了,就带着林墨竹回房里了【本章 完】

第八十四章 桃花宴

船上的生活一开始新鲜,多住几天后就腻烦了。这艘船虽然比以往坐过的都要大,但从船头走到船尾也就十丈距离,连着出来逛了几天,连船上的一截绳子一根铁钉都熟悉了。幸好这天船总算抵达了洛城,船靠岸后,杨凡就带着林墨竹进了城,他打算在洛城多住几天,顺道处理下公事。

张鹤带着人早早就在码头上候着了,坐上他安排的马车,一路朝城门口驶去。等到了洛城的宅子,杨凡领着张鹤先去了书房,张鹤先简单汇报了下近期的工作,然后对杨凡说道:“赵知府府上的二少爷送了份请帖。”

说完,见杨凡没反应,张鹤接着解释道:“赵知府膝下一共有四位少爷,前头的两位是夫人所出。府上大少爷现已经考取举人,二少爷读书不行前两年开始管着府里的庶务。二少爷单名一个‘雷’字,年前那会儿在葫芦街买了孙家的园子,改了名叫馥园,现如今城里的一众公子哥都聚在那里玩乐。”

说着,张鹤将怀里的烫金请帖拿出来,递给杨凡,“请帖是三天前送来的,邀请东家参加两天后的盛宴。我想着东家差不多这个时间能到洛城,就没给东家送信

杨凡打开请帖,挑眉,“桃花宴?”

“是,据说馥园前不久移种了一批桃花树。”

“行,我知道了。”

等到张鹤离开,杨凡转头就对身边的林墨竹说了句:“花里胡哨。”

没头没尾的,林墨竹却知道他在说谁,有些忧虑问他:“你要去赴宴吗?”

“去。”

决定去赴宴,杨凡也不是就这么毫无准备的就去了。反正还有两天的时间,这两天他带着林墨竹到处走走的同时,也让人打听了下这位知府府上的赵二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