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笔墨,岩彩(祝大家新年快乐)

沈瑜和张鞠、齐宏吃罢午饭,到了前楼大街往西,穿过杨柳巷,先到了琉璃老街。因为今天工作日,所以游人不多。齐宏已经来逛过几次,熟识的介绍着附近的历史典故。

这条街分为东街,西街,有过街天桥相连。

沈瑜为了买齐文房四宝,看过了几家知名老店,可惜,摆出来的东西他并不满意。几家老店的知名度很高,但是便宜的东西,明显质量太次,太贵的画材性价比又低。

三个人在街上边走边看,张鞠看沈瑜挑的很仔细,一件也没相中,就问道:“咱们看的这几家可是全国知名的店,你都没选中?”

沈瑜说:“我买东西是为了给自己用,不能光看名气大小。”

齐宏回头看看刚才的店铺,问道:“他家店里,一样好用的都没有?”

沈瑜说:“有一些好用的,但是太贵。”

张鞠无奈的说:“你还差那点儿钱?”

沈瑜摇头:“不差钱,也不能乱花。”

在一家专卖砚台的店铺,沈瑜选中了一块洮河砚和五钱的徽墨。

张鞠看他选的东西,说道:“这块砚台,也太小了吧。”她用手测量,“只有半个巴掌大小。”

齐宏说:“我知道洮河砚,但是这种小砚台怎么用?”

沈瑜说道:“这种小砚台是行囊砚。看起来很小,但是足够用了。古人在外出的时候,也会用到笔墨纸砚,但是,大号的笔和砚台都不方便。”

他一手拿着砚台,一手拿着五钱徽墨比划着研墨的动作:“你们看,这种砚台和徽墨因为体积小,重量轻,就适合放在小书箱里或放在包裹里面,方便外出的时候使用,所以被称为行囊砚。虽然小,但一定程度上满足书写和绘画的使用,还有笔杆很短的毛笔,方便外出时候使用。”

张鞠问:“洮河砚和端砚相比怎么样?”

沈瑜说:“端砚的名气最大。从使用角度考虑,各有所长。古人的砚台并不一定都是很大的分量或名贵材料,如果条件不方便,会使用一些随手获得可得的材料制作。

比如,今天我们看到的铜墨盒,最初就是因为不方便使用砚台的时候发明的。据说是一位医生,把研好的墨滴在棉花上,把棉花放在粉盒里面,方便书写用,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铜墨盒。”

“嘿,又学了一个知识。你怎么不买墨盒?”齐宏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