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平定水患

蜀山悬剑传 大明终始 1032 字 2022-10-05

……

天慢慢亮了,雨也收住了。

桀骜不驯的黄河水,在折腾了一夜后,如同草原受惊的脱缰马群,在套马杆的引导下,从四散奔逃、万马奔腾,到各自归位、慢慢合拢,最后变成舒缓、惬意地在草地打滚、吃草……

好一幅田园风光。

……

经过几天几夜的抗洪抢险奋战后,堤坝岿然不动。天气也逐渐转好,水患之灾逐渐平熄。

这一日,白郦二人陪着徐太傅巡视街道,只见不少地方都有粥铺赈济灾民,但排队领粥的都是老人和孩子,不见一个青壮年。偶有一两个外地来的青壮年排队,马便被兵丁驱逐。

白复大惑不解,请教太傅。

徐太傅手缕长髯,道:“自古赈灾易出乱子,跟官员赈灾不力密切相关,主要有几个原因:

其一,赈灾灾粮不够,导致灾民易子而食,饿殍遍地。灾粮不够或者是因为当地官员不敢作为,不敢开仓赈粮。或者是因为贪腐,层层克扣,盘剥朝廷下发的赈灾钱粮。

其二,赈灾措施不济。没有安顿好灾民,灾民流离失所,大规模聚集,吃喝拉撒聚在一起,导致瘟疫漫延,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恐慌。

述情况严重时,灾民就会抢掠当地富户,甚至会冲击官衙,杀官抢粮,聚众造反。”

因此,赈灾的关键在于人、财、物的管理。赈灾行动的整体统筹策划、部署落实;朝廷与地方、官与民,各种利益关系的沟通、协调;灾民的疏导、安置;钱粮的运输、调派、分配……种种这般,不胜枚举。哪一个方面的缺失和疏漏,都可能导致一场灾难。

所以说,赈灾是个系统工程,和打仗差不多。正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和平时期如何检验军队强不强大?不用看是否兵多将广、武器精良、阵法操练、格斗竞技,只要看看当地驻军的赈灾水平和效率、军队集结的速度和士气、民众的动员和安抚能力……就能对这支军队的战力得出客观的结论。

郦雪璇好奇问道:“太傅,您刚才讲到:如果灾民没有粮食吃,就会杀官抢粮,聚众造反。那您为何只给老弱病残施粥,不管青壮年呢?他们正是饭量最大的年纪,没得吃,不是更容易造反吗?”

太傅笑道:“他们不是没得吃,而是他们要想吃饱,不能靠救济,而是要靠劳动,用劳动换粮,养活自己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