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页

忽一眼瞥见屏风后闪烁眸子,心里便洞若观火,含笑道:“小人不才,倒是有个主意……不如,让赵姑娘充作勤政殿的宫女,先服侍个几天,伺机接近陛下,若两方皆有意,岂不正好水到渠成?”

石太后有些犹豫,“但,阿珩规矩是不让侍女在跟前服侍的。”

只怕偷鸡不成蚀把米,还来不及让皇帝看清长相就送回赵家去了。

郭胜笑道:“也只好辛苦赵姑娘些,先在廊下伺候洒扫,等渐渐熟习了,奴才便借机出来,再换赵姑娘进去,娘娘您看如何?”

石太后听着简直和戏文里的安排一模一样,她并不知郭胜也是受了那几折戏的启发,只以为这偷梁换柱之计如同天意,看来竟是赵家的运气好,一来就赶上了。

虽说她不觉得姓赵的会安心当个宠妃,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算赵家日后野心滋长,到时候再收拾也无妨,当务之急还是制衡纪雨宁要紧。

她便向屏风后轻轻挥手,一个妙龄女子轻盈地转出来,如水清眸望着对面,“公公安好。”

郭胜就觉得这女子实在机灵,连个太监都不忘笼络。但,见惯了玉珠儿主仆那样直来直去的,眼前人却莫名有些虚假——看来在宫里待久了,诚实竟成了最稀缺的品质。

简单听了一番赵家境况后,郭胜便唱喏告退,自然,身后已跟了个拖油瓶。

那赵四姑娘颇有些弱柳扶风情状,望着人的时候模样更是娇怯怯的,乍一看像是含情,仔细瞧来竟有点斜视——大概是绣花绣出的毛病。

郭胜有一搭没一搭地与她闲话,三五句间就把这姑娘的底细打听得清清楚楚,原来这赵四不过是庶出,在家中亦并非最得宠的一个,前头还有两个未出阁的姐姐,之所以叫她进宫,纯粹是投石问路,若皇帝好伺候呢,姐姐们也有了着落,如若不然,则另寻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