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页

——

次日清晨,白露熹微之际。

趁着日薄,沈沅为了安抚廖哥儿被陆之昀训斥之后的低落情绪,便带着他去了趟京师的棋盘街,陪着男孩吃了些胡饼和鲜美的羊肉汤后,这才又折返回了梅花书院处。

廖哥儿虽然是沈沅毫无血缘关系的小侄,但实际上,在沈沅的心中,已经将他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了。

沈沅亦不希望廖哥儿会有自己在扬州唐家时的心情,总觉得自己是这家的外人,也知道廖哥儿的心性有些敏感,所以能抽出空子来,就一定会多陪陪他。

这日,梅花书院终于迎来了第一个要交束脩、同书院签下一年契状的生员家长。

来人是个经营糖水铺子的商户女,老家是余杭的,她和丈夫开的这家铺子可谓是薄利多销,每年的利得很可观,她卖的桂花绿豆汤和鸡头米糖粥,在京中很有名。

商户女看中梅花书院的缘由,自是因着沈沅请的夫子,曾在翰林院做过编修,这般大儒的眼界和格局,总比寻常的举子要强。

且编修也是个正七品的官员,就算林编修致仕了,也能或多或少探得些朝中的最新风向。

梅花书院的林编修还算混得差的,曾经有许多的翰林学士一路官途顺遂,甚至做成了当朝的宰辅。

不过官阶越高,可不代表着他越有学问。

毕竟钻研学问,和蝇党弄权还是不一样的。

总而言之,商户女对梅花书院的种种条件都是极为满意的。

她看眼前这位年轻的袁掌院生得属实俊美,那模样,甚至都要比小姑娘生得好看了,不禁多问了一嘴:“我说袁掌院,你们扬州的这些公子哥儿,是不是都生得同你一样俊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