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巴尔干火药桶

澳洲风云1876 葡萄无牙 1657 字 2022-10-02

直到1917年4月战争末期,花旗国才借口邮轮被德国潜艇击沉,从而对德宣战,然后慢腾腾的进行战争动员,慢腾腾派兵到欧洲,当美国兵踏上欧洲大陆的时候,持续4年之久的第1次世界大战已经快要结束了。

花旗国的这番作为让英法俄气的牙痒痒,在战后的巴黎和会上,英法合作一脚将花旗国踢出了划分利益的核心圈,就是在这时候埋下的心病。

在原本的世界历史上

欧洲没有选择,为了战胜以德国为首的三国联盟,维护传统的利益格局,英法等国只有捏着鼻子动员花旗国参战,忍受这些可恶资本家的剥削,因为欧洲需要花旗国的海量物资,武器装备和经济支持,为了打赢战争他们需要动员一切力量。

现在不同了,以英,法,俄为首的同盟国有了新的选择。

在大洋帝国崛起之后,李福寿一直在引导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科技发展,发展经济,积累深厚的工业力量,为这一天做准备。

他的目的就是在欧洲最需要的时候毅然加入战争中,并且提供海量的物资和武器装备,提供大量贷款,从而取代花旗国在历史上曾经扮演的角色,夺取花旗国的气运,顺便再狠狠的踩一脚。

只有身处在世界牌桌上,才能清晰的知道当今欧洲的局势是何等的危险,德国在经济超越英国之后愈发的狂妄,公然挑衅英国世界霸主的地位,这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

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热点地区巴尔干一直危机四伏,随时可能引发战争,从而把周边世界大国都卷入进去。

巴尔干地区这个欧洲火药桶名副其实,该地区在20世纪初才萌发了强烈民族意识,各种民族独立的呼声不断,反抗压迫,反抗异族奴役,争取民族自由的大潮风起云涌,令该地区的形势愈加复杂化。

若原来的历史没有改变

1908年爆发了波斯尼亚危机,周边各大国勉强压下去没有引发大规模战争,侥幸逃过一劫。

1912年爆发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以英法为首的强国再次出面调停,又被大事化小压下去了,没让战争扩大化。

仅仅时隔一年,1913年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这次又被强压下去,使得两次巴尔干战争都限于局部战争范围内。

可最终,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彻底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巴尔干的棺材板一而再再而三的顶起来,最终酿成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战争,生灵涂炭,这几乎是欧洲的宿命。

能够想象到吗?

如今在欧洲大地数百万全副武装的重兵对峙,任何一点的火星都可能引爆,致使天崩地裂,人民陷入连绵战争的苦难中。

这根本不以某个国家和民族的意志为转移,欧洲各国无论有意还是被迫的都会被卷入到这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战中。

欧洲的严重危机蕴含了巨大的机会,在花旗国人看来,富裕的欧洲是个肥的流油的目标,一场战争是重塑世界格局的好机会。

所以不排除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在巴尔干地区上下其手。

否则怎么解释巴尔干地区一而再,再而三的爆发危机?

一次两次是巧合,三次,四次还是巧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