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晋文公,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护送公子重耳入晋,打败倒行逆施的晋怀公,顺利复国,是为晋文公。然而,晋惠公与怀公父子毕竟在晋国执政了十四年,拥有很多死党,晋文公的君位仍隐患重重,一个小小的错误就可能为暗藏的敌人所趁,导致国家得而复失。
晋国大夫吕甥和郤芮就是晋惠公与晋怀公的死党,他们现在虽然放弃怀公,割肉止损,暂时投降了,但一直不安分,他们害怕文公像他们当年跟随晋惠公狂剪异己那样,迫害自己,便决定先下手为强,杀死重耳,另立国君。于是他们去找了勃鞮前来商量。这个勃鞮我们前面也讲过了,他乃是献公、惠公、怀公三朝的大内第一高手太监,两次被派去刺杀重耳的都是他,因为这事,怀公死后勃鞮就害怕的逃走了,现在是晋国的头号通缉犯。当夜,郤芮两人用暗号将勃鞮偷偷召到自己的府第,三人歃血为盟,约定二月晦日会齐,夜半一起举事。
吕甥看错了勃鞮,勃鞮虽然是个亡命之徒,却颇有权谋,且具有一定的政治见解,他认为晋国已经乱了太久了,不能再乱了,所以,他这边刚答应政变,回头就跑去晋宫告密了。
通缉犯居然自动送上门了,文公既奇怪又生气,不过他想到自己初登君位,一切应以稳定为要,不应妄开杀戒,但想让他一笑泯恩仇,对不起,做不到,于是派人责备勃鞮说:“当年蒲城之役,先君命你一宿到达,你秒至。其后寡人田猎于翟国,你为惠公来杀寡人,命你三宿到达,你一宿便至。咱们俩什么仇,什么怨;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可知你当年砍断我的衣袖尚在,你还敢来,滚!”
勃鞮见文公不杀他,更加证明了自己投诚的决定是正确的,于是他笑着说:“我不滚。我以为你在外奔波十九年,人情世故都已熟透,看来还是没有啊。君命无二,古之制也。臣刀锯之馀,不敢以二心事君背主,故得罪於君。且管仲射钩,桓公以霸。今刑馀之人以事告而君不见,祸又且及矣。”
文公听了这话,立刻醒悟,勃鞮对自己的追杀乃奉君命而行,合乎忠君之义,难以指斥。齐桓公能做到任仇为相,自己为何就不能用理智战胜仇恨呢?于是他立刻出来接见了勃鞮,并请求原谅。勃鞮便将吕郤两人的阴谋全部告诉了文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从始至终都是晋国历任君主的忠犬。
文公闻信大惊,他知道吕郤二人乃三世老臣,党羽众多,政治资源相当强大,若是硬干自己还不一定能赢,于是连夜从后门逃出了绛都,乘驿车走小道,一口气潜行了数百里,跑到秦邑王城(今陕西大荔县东)与秦穆公相会,两人乃定计诛除内乱。而晋文公则暂且偷偷留在王城,观望形势,且看吕甥、郤芮那两个衰鬼怎么蹦跶。
吕甥、郤芮两个可怜鬼此时还蒙在鼓里,浑然不知自己的阴谋已经为文公所洞悉,依然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自己的造反计划,到了约好的三月三十日那天,勃鞮如期而至,与吕甥、郤芮率众杀奔晋宫,放起火来,火借风势,不一会就蔓延了整个宫室,但大家找了半天却不见重耳的踪影,眼见着火势越来越大,呛人的浓烟熏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无奈只好放弃,冲出宫殿,二人心里一边打鼓,一边祈祷:老天保佑,但愿重耳这小子葬身在那火海里就好了!
文公当然没死,他现在正在秦国的王城里优哉游哉的和穆公喝酒下棋呢,两人正聊得开心,突然有人来报吕甥、郤芮求见,穆公大笑说:“哈哈,吕、郤二贼自投罗网来了!”
原来穆公一探听到吕、郤二人率兵焚烧宫室,就派人送了一封信给他们说:“当初寡人帮重耳这小人返回晋国,他本来答应了事成之后要割河西之地给寡人的,没想到他一当上国君就反悔不给了,寡人这才发现重耳原来和他弟弟夷吾一样是个白眼狼,正想出兵讨伐这个不讲义气的小人,却听说他被两位大夫率领家众放火烧死了,这真是大快人心啊!寡人愿请二位来王城共商大计,以定晋国之后事。”
吕、郤二人正茫然不知该如何处置,接到穆公这封信不由大悦:有了秦国的支持,咱们另立国君就有底气了!
于是,吕、郤二人和勃鞮进了王城,来到宫室,弯腰行礼,却不见穆公回礼,心中不由奇怪,抬头一看,只见穆公旁边不知何时多了一个人,那人也不说话,只是满脸讥笑地看着他们。
这个人长得好面熟,好像在哪见过……哎呀,这不是本应该葬身在火海中的重耳吗?
太惊喜了,太刺激了,吕、郤二人浑身酥麻,一下子瘫软在地,智商瞬间倒退五十年,最后,还是吕甥结结巴巴地问道:“你,你怎么在这儿……你不是已经烧死了吗……你,你是人是鬼?”
文公收起了笑脸,大怒道:“逆贼,到了这个时候你还认不出寡人吗?寡人哪里对不起你们了,你们要这么对我!要不是勃鞮通风报信,寡人早就被你们烧成灰烬了!”
吕甥和郤芮这才明白这一切都是个骗局,自己被文公穆公勃鞮三人合谋给耍了!旁边的勃鞮起身大笑说:“不好意思,你们被耍了,怎么样,我勃鞮的演技不错吧!”说着拽起已经吓成一滩烂泥的两个人,像抓小鸡仔一样一手提溜一个出去,手起刀落,鲜血飚飞,再一看,两颗人头已然跌落在了尘土之中。
可怜吕、郤也算是一时豪杰,当年惠公和怀公能当上国君都是靠了他们,现在却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怪只怪他们选错了对手,文公是什么人,那可是个打不死的蟑螂小强啊,想他流浪列国十九年,献公杀不了他,惠公干不掉他,怀公搞不定他,临淄风月留不住他,饥饿屈辱打不倒他,阴谋政变伤不到他;也许,他真得有上天庇佑吧!
然后,穆公好人做到底,再派三千精兵护送晋文公浩浩荡荡地回到了晋国,这真是应了“此一时彼一时”那句话,几个月前文公还是孤身一人狼狈连夜奔逃,几个月后文公则是美女相伴虎贲护驾衣锦还乡,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叫作风水轮流转。
文公荣归,于是重赏包括勃鞮在内的各大功臣,正在高兴,忽然报告说又有一个不识相的家伙前来求见,这个人就是当年文公流亡时掌管财务却卷款逃跑的贪污犯头须。
文公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心想就是因为这个挨千刀的贪污犯,当年把我的盘缠全给拐跑了,害得我们几个差点饿死在路上,现在居然还有脸来见我,于是推说自己在洗头,不见不见就是不见!
头须却坚持要见,并叫人带话给文公说:“我听说人洗头的时候,心是颠倒的,心颠倒,想法也就倒过来了,无怪我不能被接见了!其实见不见我没关系,只是身为国君而仇视匹夫,害怕的人就太多了。”
文公听了这话,顿时醒悟。自己刚刚复国,人心不稳,如果学晋惠公晋怀公那样大肆诛杀反对派,固然可以坐稳江山,但晋国就永远不可能称霸了,所以,这个时候他更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才将将新生的晋国紧密地凝聚在一起,为接下来的称霸事业鸣锣开道。于是,重耳湿着头发就出来接见了头须,对他进行了亲切慰问。原来,头须卷款逃跑后也没有私自贪污,而是留在国内,把这些财物都用来设法让晋文公回国。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实在是一片忠心哪,晋文公十分感动,便重重赏赐了头须,并与他跨车马而同游于街市。几百年后刘邦不计前嫌厚封了他从前的仇人雍齿,估计也是学晋文公的。
国人,特别是吕、郤二人的余党眼见此景,不由目瞪口呆,一时皆倾心归服,晋国翕然而安。
其实晋国自晋献公以来,就是西土第一大国,只是前些年扩张太快,分配不均,所以积累了太多矛盾,导致晋献公死后,其子奚齐、卓子、晋惠公夷吾,其孙晋怀公圉相继即位,期间各大家族间选边争斗、互相倾轧十余年,到现在无论如何也累了。其实以晋国实力之强横,要不是内斗不休,这些年何以混得这么惨:向西,被国力远不如自己的秦国欺负;向东,让兵力远不如自己的齐国如此风光;向南,让没文化的蛮夷楚国如此嚣张。现在好不容易出了晋文公重耳这样一个厚道、公平、明理而又知人善任的君主,大家何不紧密地团结在以重耳同首的晋中央周围,一致对外,共创美好霸业呢?
总之,晋文公也可算是一个时势英雄,他在最适合的时间上位,凝集人心,消弭隔阂,使晋国十余年的动荡总算告了一个段落,从此走上了平稳发展、光辉而又胜利的伟大道路。
重耳,即晋文公,春秋时期晋国第二十二任君主,少年时期曾有过一段时间的流亡经历,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宫廷之乱往往都是由于王位之争而引起的,只要你处在这个位置,哪怕没有野心,也会成为别人打击的对象,重耳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人。 公元前672年,晋献公打败骊戎,骊戎为了求和,将骊姬与其妹少姬献给晋献公,没想到因此引发了晋国内乱。 《史记》有记载,
重耳,即晋文公,春秋时期晋国第二十二任君主,是春秋时期最英明的君主之一,一生颇有传奇色彩。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耳是晋献公之子,谦虚好学,善于结交,前途一片光明。可惜遭遇骊姬之乱,重耳不得不逃出晋国,在外流亡19年,61岁返回晋国当上君主,几年后便会盟诸侯成就霸主之位。 重耳为什么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有的说因为贤士赵衰、狐偃、先轸等人的辅佐,有的说是因为秦穆公
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春秋时期晋国第二十二任国君,他的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出身高贵,是晋献公之子,性格谦虚好学,善于结交能人,前途一片光明。可惜遭到骊姬陷害,不得不逃离晋国,开始19年的流亡生涯。 公元前636年,61岁的他当上晋国国君,在短短8年内,帮助周王室平定王子带之乱,赢得晋楚城濮大战,最后践
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春秋时期晋国第二十二任国君,他的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即位,短短9年时间,便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俗话说,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晋文公凭什么在61岁的高龄,数年就实现宋襄公、秦穆公等人一生的梦想? 雄图大志的秦始皇能够统
晋文公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晋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 -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晋献公年老的时候,宠爱一个妃子骊姬,想把骊姬生的小儿子奚齐立为太子,把原来的太子申生杀了。太子一死,献公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感到危险,逃到别的诸侯国去避难了。 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
成语“退避三舍”。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退避三舍”是汉语中常用的一个成语,意思是主动躲开冲突,避免矛盾的激化。在古代,“舍”是一个距离的计量单位,一舍就是三十里。如此说来,退避三舍就是后退九十里了。 行军打仗,向来是占尽先机的一方最易取胜。即使有时候选择以逸待劳的方式,也只需坚守不出就行了。两军交战,后撤不仅给敌军以可乘之机,对于己方士气来说,也是巨大的打击,可谓是兵家大忌。
对晋文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春秋时期,为了避骊姬之乱,于公元前656年开始逃亡。重耳之弟夷吾逃到了屈城,随后又逃到梁国。在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死后,夷吾依靠秦的兵力回国,称为惠公。惠公在位十四年,到公元前637年死,他的儿子即位为怀公。重耳在这段时间里,在外流亡了十九年,先后到过狄国、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和秦国。根据《左传》记载,重耳经过卫国,卫文
成语“退避三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退避三舍”是汉语中常用的一个成语,意思是主动躲开冲突,避免矛盾的激化。在古代,“舍”是一个距离的计量单位,一舍就是三十里。如此说来,退避三舍就是后退九十里了。 行军打仗,向来是占尽先机的一方最易取胜。即使有时候选择以逸待劳的方式,也只需坚守不出就行了。两军交战,后撤不仅给敌军以可乘之机,对于己方士气来说,也是巨大的打击,可谓是兵家大忌。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晋文公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应该很熟悉了。城濮之战中,晋文公命令部队退避三舍。在此战中,击败了强大的楚国,自己荣升为中原霸主。 但是关于这场战役,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细节。在晋军打败了楚军以后,晋文公连忙传令,说是只要把楚军赶出宋国、卫国境内,就算大功告成了,不需要穷追不舍。晋军于是收兵,放过了楚军。许多楚军将士这才保全了一条命。
晋文公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晋文公在外流亡十九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意志磨炼的过程。历尽千辛万苦,在秦穆公的帮助下,他得以回国即位,开始了他的霸业,这时他六十二岁。楚庄王是“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而晋文公呢?十九年不鸣,一鸣震九州!霸业存百年! 铲除反叛残余势力,巩固政权 晋文公回国后,接见了大臣,接管了军队,但此时仍有晋怀公的旧臣吕
周襄王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公元前636年—前632年),在晋楚争霸战争中,晋文公为夺取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权而进行的战争,史称晋文公图霸中原之战,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背景 春秋中期,齐桓公死后,齐国因内乱失去继续称霸的实力。中原诸侯亦随之陷入群龙无首之境。实力强大的楚国乘机向黄河流域扩展势力,相继控制了郑、陈、随、鲁、蔡、曹、卫、许等中小诸侯国,并击败企图称霸的宋国
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在位共9年,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
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在位共9年,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
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在位共9年,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晋文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晋文公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晋文公在城濮之战称霸 晋文公称霸的战役叫做城濮之战。那是公元前的六百三十二年,晋文公希望开拓疆域,就和楚国打起仗来了。打仗的地方因为是在城濮,所以就叫做城濮之战。楚国将士多啊,大部分都是身经百战久经沙场的,可是晋国的聪明,人少我们不怕,让敌人以为
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春秋时期晋国第二十二任君主,他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回到晋国,在秦穆公的支持下消灭反对势力,然后奖励有功之臣,宽容有过失的旧臣,安抚百姓。 经过一系列的措施,晋国局势逐渐安定,与此同时,晋文公也坐稳了君王之位。随后,为了强国,晋文公进行了一番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晋文公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君,也是春秋霸主中的第二位霸主。 重耳在成为霸主之前的经历,是非常坎坷的。他曾有过19年的流亡生活,期间受尽了羞辱和冷眼。但是,正如那句话所说:所有没能打败你的,都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最终回到晋国的重耳,重振国家,不仅带领晋国走上了富强,也让自己坐上了霸主之位。 重耳,究竟是如何历经坎坷
重耳,即晋文公,春秋时期晋国君主,春秋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别看晋文公后来成为了霸主,但之前他已经流亡国外19年。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流亡国外 晋国当时有几个比较有希望继承王位的公子,一是太子申生,一是重耳、夷吾还有一个是晋献公也就是后来重耳他爹另外娶的老婆骊姬的儿子奚齐。骊姬想让奚齐当上晋国国王但是她儿子前面还有太子申生,后来吹耳边风让晋献公把申生、重耳、夷吾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