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页

不纯 音痴阿猫 1142 字 2022-10-02

一场鸡尾酒的主题讲座,却以白酒为主角,着实令人意外。

“我是半个中国人,”曹扬开了场,“十五岁以前都在中国山西生活,汾酒在我的童年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不知道大家第一次喝酒是什么时候?对我来说,是五岁,我喝的第一口酒,就是汾酒。”

李牧对白酒了解不多,但也知道其最基本的类型。清香型白酒,以山西汾酒为代表,按工艺来分,可分为大曲清香和小曲清香。

国酒与洋酒的区别,根本在“曲”。所谓“曲”,即曲霉。酿酒师会在酿酒剩下的酒糟混入新的小麦制成的新的曲料。将曲料混入蒸好的高粱或主要的生产原料里,再历经发酵,便有了入口绵醇的美味。

曹扬介绍,“国窖1573则是浓香型代表。浓香型白酒需要在窖池里发酵,窖池里丰富的菌群能够丰富白酒的风味。1573,便是窖池的年份,在我国窖池中无人能出其右。”

至于酱香白酒则是酿造最为复杂、也最为珍贵的一款。同样需要窖池,制作工艺上也更为繁琐。除了青花郎,大家更为熟悉的酱香型白酒,就是茅台。

李牧手上的笔记停了下来,他开始思考,曹扬为什么将目光投向白酒。

毕竟,国人对白酒,总是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诚然,它是国酒,在中国的酒桌上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也正因为如此,它离青年甚远,大家放松的时候会说,去酒吧喝点什么,但绝对不会说,一起喝点茅台。

白酒是国人的,但未必是青年的。

李牧忍不住看向台上,会场的灯光聚焦在曹扬身上,欧洲的面孔,中国的腔调;鸡尾酒的课程,白酒做主角。曹扬简单地介绍了白酒的历史,同时也阐发了他将白酒作为鸡尾酒调酒原料的创意与构想。

向来是中国酒桌上独一无二的主角,和各类洋酒混合搭配,能迸发出什么样的火花,让人不免充满期待。

这一切仿佛水火不相容,却又生出一种诡异的和谐感,李牧听得入迷,他隐约知道,那是一个他未曾接触的,但一定非常向往的世界。

课程整整持续了两个小时。曹扬讲得口干舌燥,有胆大的学员过来向他要签名。“你没有跟我说过还有这样的环节。”曹扬笑眯眯地冲岳人歌抱怨。

岳人歌摊手,“谁叫你这么受欢迎?我可没这个本事,提前给你安排粉丝。”

曹扬连签了好几个名,又跟几个热情的粉丝合了影,总算是闲了下来。曹扬笑着问:“你的他怎么没过来?我看见他坐在最后一排。走,带我去见见他。我倒要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这个本事把你迷成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