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页

容柯当即恭敬回道:"是孙儿不成器,难为祖母为孙儿操心了。"

老夫人拍拍他的手,说道:"如今容府也只有你能成事了。论起私情,你依附镇北王,他多少要对你有些优待。到时他若成事,从龙之功定能让容府重回昔日风光。只是就要多辛苦你一番了。"

容柯回道:"孙儿不怕苦。此事但凭祖母做主。"

时间转瞬即逝,很快四个月一晃而过。这一日是镇北王和梁王分别在礼部和刑部历练结束的日子。同样也是要重新到其他六部历练的日子。

这四个月,朝堂上表面风平浪静。大家冷眼旁观两位王爷在礼部和刑部的表现,实则心里暗自掂量。

其中梁王先是在刑部断了失窃案,还了无辜者清白,受到一致好评。镇北王在礼部则是不温不火,没有亮眼的行为。但却从镇北王府上传出了近亲通婚的危害以及两种急救法。经过证实,这些都是正确的,但似乎与镇北王并没有什么关系。

最起码京城中人知道梁王明察秋毫。对镇北王的印象还停留在以往的不近人情,杀伐果断上。对于民心,梁王略胜一筹。

早在第一轮历练将要结束之时,礼部尚书和刑部尚书都已经上了折子,细数两位王爷在衙门里的作为,最后还有自己的评价。晋德帝也都一一仔细看过,再结合自己所知道的,心中也都有了决断。

不出意外,刑部尚书林青对于梁王的评价是甲上。因为梁王在刑部衙门当值时兢兢业业,还百姓清白,帮助衙门抓捕犯人。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尚书林青认为梁王行为人品皆为上品,故评价甲上。

礼部尚书丁章对镇北王的评价是甲。因镇北王为嫡长,且在礼部期间翻阅典籍,记录礼仪规范,参与祭祀等行为合乎礼仪。故为甲等。

晋德帝拿到这两封折子后,看了好几遍,也思索了很久。无人知道那时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就算是贴身伺候的大太监往录那时候也不敢打扰他。

于是这次早朝上,晋德帝没有对萧景瑜和萧景辞有过多评价,只是吩咐镇北王和梁王之后分别到工部和户部开始第二次历练。

下朝后,萧景瑜对礼部尚书丁章拱了拱手,便随着工部尚书司典到了工部衙门。工部衙门里不像礼部衙门里那样干净整齐,人员也多是嘈杂,整个地方看起来像个菜市场一样。

尤其是尚书司典把萧景瑜带到衙门里后,没有寒暄,直接说道:"王爷,这里不比其他地方舒服,东西都乱七八糟地放着。您就坐在这里就好,不要随意走动,也不要乱碰东西,小心伤着。"

司典说完不管萧景瑜是怎样的看法,直接丢下他就走了。而萧景瑜被晾在一边,连口水都没得喝。不过萧景瑜倒也理解,工部主要就是管理山泽、屯田和工匠等事。都是与确切的实物打交道的人,不比其他部门。

尤其是尚书司典,更是一个技艺高超的匠人。他沉迷于先进的技术,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工部都致力于研发更加精进的技术。而且颇受晋德帝器重。工部算是唯一一个只注重技术实物的部门,而且不用参与党阀斗争。

虽然说不要乱走,但萧景瑜明显不会听从。他坐了一会,发现没有人理会他之后,便走出了大堂。顺着耳中听到的声音,萧景瑜走向旁边的一个房间。那里聚集了好几个人,正围着什么讨论着。其中尚书司典也在这里。

萧景瑜走近一看,发现他们围着的东西很眼熟。正是一个小小的水车,不过似乎与西北用的水车有些差别。

“这边的扇叶改变一下,水车的速度就变得更快了。”

“对,对,对。最好在大水车旁边再联动两个小水车,那样能够灌溉的水流更多。”

“我觉得不应该用这种木头,这种木头用不了几年恐怕就会腐坏,可以用其他的木头试试。”

……

他们讨论的尽兴,好似没有发现萧景瑜的到来,又或者是不在意。萧景瑜也不在意他们的态度,只是在一旁听着,虽然并没有很明白,不过倒也知道工部想把水车改善得更好。

在一旁站了许久之后,司典像是才发现了萧景瑜一样,有些不高兴地说道:“王爷,您怎么不在那边坐着。这里东西杂乱,别乱碰,不然到时候就该找不到了。”

萧景瑜不在意他的态度,说道:“本王在这里听了半晌,倒觉得你们改进的水车不错。可有拿到外面田地去试试?”

司典皱眉道:“水车还有改进空间,等弄得更好一些之后,我们才会去试试。您不懂这些,还是不用操心了。”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萧景瑜对他们来说就是外行,所说的话没有什么参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