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山宽慰他,写多了就好了。

实际上剑灵也知道,自己笔下的字肯定惨不忍睹。

因为他看不到。

字不附灵,楚兰因连自己写的东西都看不到,他就和个盲人一般,在纸上划拉,写对写错,全看运气。

后来他就暂且放弃了学写,只求先多认得几个新字。

起初的速度也不是很快。

楚兰因并不愚钝,相反,他对字形的记忆甚至可以做到过目不忘。

但他理解不了。

就像沧山念:“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楚兰因把字音和字形联系上后,就会问:“黍是什么?”

沧山答:“是一种农作物,长在北方,像小米一样。”

“那离离呢?”

“形容这这种作物的排列,一行一行。”

“那为何要写这种粮食的排列样子?”

“这是一种‘兴’的手法。”

“兴?”

沧山想了想,道:“就是一首诗先用其他事物开头,然后根据这种事物展开联想,引出诗人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