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第 213 章

流放,很多人以为可以跟着官差穿越大江南北,好像是什么浪漫的旅行。其实这都是无知人士的想象而已,因为在古代,流放这一刑罚仅次于死刑。

古代人故土难离,南人北上,北人南下,若只是几百里、一千里范围内,风土人情可能还可以接受,但动不动流放三千里,一般人真的无法接受。

尤其这年代交通工具不发达,基本全靠两条腿走路,再加上饮食不规律、疾病靠自愈,所以是九死一生。

而死在异乡无处安葬,对古人来说又是一种折磨。

孟姜想想她见过的真正流放的场景,再看看原主这勉强健康的小身板,她就惆怅。

若说王氏这个婆婆,在这年代还真是好人。

她们住的这条胡同,都是承恩公府从属所住,所以遭遇的是围剿,一个都别想逃。

王氏一听到风声,第一时间想的就是把原主藏进了儿子挖的地窖里,把银袋子给了原主,还告诉她在这里面忍几天后就出去自谋生路。

这种危机情况下能为他人着想,不敢说没有,但这种人确实特别特别少。

所以系统123说王氏是十世善人,孟姜信,且佩服。

但孟姜一想到自己要陪着去流放,心里还是打突。

孟姜和系统123商量:“我能不能不陪着流放,而是用其他法子帮王氏报仇可以吗?”

“必如我进宫当宫女,然后引/诱皇上,干掉贵妃,扶持太子登基,最后给王氏一个诰命夫人,如何?”

系统123:“……小祖宗,别闹成不?咱们的任务是让王氏流放路上不那么吃苦受罪,至少保住命,而不是人死了平反呀。”

“您不用做任何轰轰烈烈的事情,只是保护一个女人,而且这一路是去岭南崖州,那里风景秀丽、水果管够,跟养老没什么区别不是吗?”

孟姜想到原主那一世,王氏路上头一个月便染了痢疾死去,也忍不住叹气,点头道:“好吧。”

孟姜虽然年纪不小,但心还是赤子之心,怎么说的,就是很容易就因为心软被忽悠住了。

外面的动静越来越细微,孟姜却依旧一动不动,直接入定开始修炼鬼力,强身健体。

三天之后,朝廷关于抓捕承恩公以及贼党的事情才告一段落,京城百姓的生活也才恢复正常。

关于承恩公协助太子谋反一事,从老百姓的角度其实是不理解的。

太子就是储君,早晚都是皇上,是脑子有多进水才会谋反?

而且承恩公世代驻扎东北,与异军突起的北金部落抗衡多年,为北疆平稳和京城安全做出不菲贡献,怎么突然就反了呢?

京城百姓见多识广,从中嗅出一点不同寻常的味道。

但这种时候,谁乱议论谁死,没看菜市口的血都染红了半个南城?

孟姜在茶馆中听人们窃窃私语,听见百姓们对北疆的担心。她忍不住摇摇头,百姓都知道如今北金虎视眈眈,朝廷应该先对外再对内。

可皇上呢?可能也是被真爱忽悠得没了脑子,或者对承恩公一脉隐忍多年,这才不管大局。

想起原主那一世,北金南下,京城失守,百姓流离失所,遭受到非人的折磨和侮辱……孟姜忍不住闭上了眼睛。

想当年,她可是地府第一小黑手,才不管什么死人不死人。但经历人间疾苦多了,且每次都忧国忧民的角色,让她现在下意识就有了大局观。

可以说,她亲娘孟婆的教育终于起了作用。

但孟姜此时还想不到这些,她只发愁自己该怎么去探视一下王氏。